系统总结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劳动价值理论、权益价值理论、效用价值理论、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生态价值论和外部理论等,通过多尺度区域的GEP核算研究,探索GEP核算成果的实践应用,为各级行政区域GEP统计制度建立和生态系统保护成效评估提供思路借鉴。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对案例核算结果更新至2021年度
人水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协调人与水的关系问题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命题,也是推动可持续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本书紧紧抓住人水关系的内在关联和相互作用这一研究主线,深入分析人水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其生态智慧,初步揭示人水关系的演化机理与相互作用规律;开展小流域土地利用与城市河流水质关系的实证研究,分析土地利用与水环
本书以纵横两条线多视角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取得的伟大成就。纵向线,主要以历史视角溯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及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和实践探索,以现实视角概述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体系、创新价值和实践路径,以未来视角展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的“双碳目标”和对全球环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的《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是2000年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项目编号:00BZS009)的最终成果。结项鉴定等级“优秀”。出版后,《文摘报》2007年10月21日发表书讯,《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通讯》2007年(总第36期)发表书讯,《中国文物报》2
《中国ESG投资发展报告(2023)》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诚信集团旗下北京亿私募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发起联合国内金融、产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实业者共同编撰而成本报告提供了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下ESG投资理念及相应政策体系的合理逻辑,主张超越单一的金融领域视角,紧密对接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探索要求
本书内容包括: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区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等。
本书首先对中国传统美学做了概述,其次对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美学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美学表现、地下空间综合体环境设计与美学表现进行了探讨。
北京市水生态系统主要由城市生态系统和农林业生态系统复合构成。水生态系统修复主要是通过拟自然方式,即不是让生态系统简单恢复到自然状态,而是通过人工调控驱动水生态系统演变,使其从指标特征值上不低于甚至优于自然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落实国家关于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相关部署,采用经济手段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本书基
本书以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与建设美丽中国、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线,系统、生动地阐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途径与方法,主要包括绪论、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固体废物及其资源化、物理性污染及其防治、生态环境管理、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热点等内容。
本书阐明了保护自然环境(土壤)、维护个人福祉(心灵)和拥抱人性价值(社会)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要务,也让我们可以在“我”与世界、自我、他人的关系中看到永续与和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