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国现代文学史、现代作家、作品文本为研究对象,打破学界原有的“启蒙”与“革命”两种思维方式,从社会伦理学的切入角度入手,去研究分析“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民族”以及“人与自然”之间伦理关系的观念变迁与文学表述,旨在深入揭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道德体系从“破坏”到“重构”的思想流变,以及中华
《90年代中国文学备忘录》是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干发表于1989年的6月至2001年3月期间的文学评论集。90年代的文学可谓现象迭出,话题众多,王干当时作为《钟山》杂志的编辑,深入参与其中,及时写作,及时传递当代文学的最新动向,这成就了他颇具现场感的写作,成为王干文学批评的一种方式。《90年代中国文学备忘录》像一本散装的9
本书融合“文体学研究”与“关键词研究”论题,运用“历史语义学”与“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围绕文论关键词“体”的文字谱系和文化传统,将其原生、次生、再生的语义梳理与思想史、观念史、文化史的具体语用以及文论史、文体史上一些关键性节点的铸刻相结合,阐释由“求得”“避失”而“趋辨”的微妙关系和内涵特征,可供相关方面参考。
本书内容包括:行走与回眸;大地与人心;文学与远方;年华与梦想。具体内容包括:草一木总关情;李佩甫《生命册》导读;短篇小说的饱满感;创作发生学的探幽显微;江南的繁华和荒芜;大诗的复归与人类的希望;微型小说里的微言大义;真情趣里见归人等。
《关键词(第一辑)》共分为“主编寄语”“方法论”“学者论”“要籍叙录”“成果总目”“学术动态”等几个部分。
在世界中经典化:中国当代作家海外接受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燕赵中文学刊》由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每年出版两辑。本刊立足燕赵大地,以刊发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最新成果为主,设有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语言与文字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语言学研究与汉语教育、燕赵文史与区域文化研究等栏目。
《庄子》三十三篇,借寓言见意,文章瑰丽无比,文笔纵横跌宕,肆意汪洋,要捕捉庄子之意甚难。一般以为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最为纯正。 《天人不相胜——庄子内篇的文本、结构与思想》,是作者长期教学《庄子》的总结之作,洵为研读《庄子》的踏实导引。 本书全录《庄子
林语堂(1895—1976)一生著译60余种,其中中文著作11种,英文著作40种,英译中的译著6种,中译英的译著3种,累计2000多万字;学科领域涉及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教育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等众多方面。本书以林语堂作品出版时间为序,立足报纸、杂志、文集(自选集、他选集)专著及海内外各个不同时期的资料,梳理作品自面世以
《四十年,四十人茅奖作家作品观澜19822022》是由著名学者梁鸿鹰编选的一部评论集。收入茅盾文学奖设立以来,八十位评论人对40部获奖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共80篇。他们带领我们回顾重温了茅奖作家作品,并进行了重新解读,为文学界呈现一个多元立体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新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