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17]59号)将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结合,成为了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城市双修”应运而生。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视察时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民城市的重要内涵。上海作为一个人口和产业高度密集、环境容量有限
当前,中国城市进入转型发展、更新发展的重要时期,积极探索向水而生、向水而兴的城市绿色更新路径,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复兴,是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亮马河在朝阳区乃至在北京市都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2019年启动的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建设工作,聚焦生态文明主题,创新了一套城市绿色更新的理念、做法和机制,在景观环境、百姓
“两淮地区资源环境研究与治理丛书”之一。淮河流域(安徽段)不仅为两岸地区提供了工农业发展及生活用水,同时也是华中等经济区的重要能源基地,因此,本书选择淮河流域(安徽段)作为研究区域,可直观地反映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下环境所面临的影响,具有较重要的示范研究意义。本书主要研究淮河流域(安徽段)内多种环境介质(如水体、沉积物、沉
本书从ESG概述、企业ESG战略管理、企业ESG披露管理、企业ESG评级评价管理、ESG投资管理、企业环境议题管理、企业社会责任议题管理、企业治理议题管理共八个方面对企业ESG管理展开分析。全书吸纳了ESG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构完整、内容翔实、自成体系。本书补充了中国ESG研究院最新开发的E-CPC、S-LPSS
《学校一直在生长——生态文明引领下的办学之路》揭示了生态文明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本书共分四篇:第一篇,“观念篇”主要对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第二篇,“理念篇”详细阐述了学校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的办学策略:在“整体构建、多元关联”环节,提出了系统建构学校文化体系、家校共建成长共同体以及多元建构评价体系等具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我们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本书从自然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和人居生态系统三方面剖析上海的绿色“生长”路径,分析了上海作为一座超大城市的绿色“家底”,以及迈向生态之城的实
日本京都大学教授高谷好一(1934—2016年)的代表作——《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与土地利用》(劲草书房1985年版)是日本东南亚学丛书的首部学术著作,堪称日本有关东南亚生态学与农业史有机结合的跨学科研究的开山之作,被日本学界誉为“综合研究东南亚自然的划时代性金字塔尖”。为阐明东南亚土地利用的整体情况,高谷好一在东南亚各地
本书系统介绍了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评估方法和实际应用。首先,介绍了生态资源、生态资源价值等相关概念,以及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内容、要素、作用、目的、假设、原则和程序;其次,全面介绍了生态资源价值评估的相关方法,包括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旅行费用法、意愿调查法;再次,从森林生态资源、湿地生态资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综合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理论工具,采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定性分析与量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的历程演变、现状特征、突出问题、主要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