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这个思想一
《念庵罗先生文集》二十四卷,明罗洪先撰。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出身于仕宦世家,奉父命师事同里李谷平。曾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嘉靖二十五年(1546),在乡里近处辟石莲洞,此后多静居洞中,然仍以兼济天下为怀。一生孝友谦让,清廉耿介,其道德文章,为时人所重。念庵作为王阳明后学,其实一生
王阳明发扬了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中的“智”,靠智慧让儒家思想满血复活。那么,阳明心学有何心路历程?我们如何“格物致知”,靠“知行合一”拯救自己呢?“此心光明”的王阳明倾其一生为世人点燃了一盏心灯。心学是意术,是感觉化的思想、哲学化的艺术,是修炼心之行动力的功夫学、成功学。夜中正是用功时,让我们跟随周月亮先生,循着王阳明
少年要读漫画传习录 漫画儿童传习录 王阳明心学知行合一中国哲学谋略人际王阳明漫画版孩子爱看的智囊全集心学中国哲学谋略人际
本书集结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吴震教授近五六年来阳明学研究的新成果。 阳明学,既指王阳明个人的哲学思想,也包含阳明后学或后世学者有关阳明学的思想诠释与理论发展;而再读,指重新解读和思考,也涵指不尽同于以往学界的相关研究而略有新的看法。全书由问题所牵引,讨论的内容呈多点散发,最终聚焦于广义阳明学的思想和历史。主要关心的问题有
本书共收录赵园先生十四篇重要学术作品,囊括了其在明清思想文化领域研究的精华之作,从关于明清思想的理论研究、明清时期文化现象的评述以及所写代表性著作的评论性文章三个维度展示了赵园先生学术生涯的不同侧面。所选篇章由赵园先生亲自选编并进行了全新修订,对于文章中的文献资料重新进行了校订和更正,其中的每一篇都是其在不同细分领域的
本书以幽默的笔触和颇具戏剧感的节奏,全面解密王阳明的传奇人生,帮您理清阳明心学脉络,剖析知行合一的神奇威力,解读成大事者的人生智慧。王阳明,明朝杰出的哲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坊间流传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式人物。他年少丧母,年纪轻轻患上绝症,青年时仕途屡屡受挫,中年为官又惨遭贬黜。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但无
本书系明代大儒湛若水(1466—1560)进呈给嘉靖皇帝的一部大型治国参考书。其本于《大学》“八条目”,分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六格,每格下各分子目,杂采五经、史传、诸儒之语、明代诸帝祖训,并附湛若水本人的按语。本书洋洋百卷,篇幅宏大,涉及修身、齐家、治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几部进呈给皇帝
本书是在明代大儒湛若水各种文集的基础上重编的一部湛若水文集。传世的湛若水文集达六种之多,分藏海峡两岸,长期没有全面系统的整理。本书充分利用了这六种文集,首先按文体分类,各文体内部再以时间顺序编排,并对不同版本文集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对校,极大便利了读者使用。湛若水系明代著名思想家,又长期出仕,官至尚书,其漫长的人生中经历了
在王阳明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应属《传习录》,它与《近思录》同为宋明儒学双璧。1967年,钱穆先生在题为《复兴中华文化人人必读的几部书》的演讲中,列举国人必读的经典,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其中,《传习录》作为王阳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距离当今最近的一部哲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