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口述历史国际周2017·第三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征文集。论文作者来自中国、日本、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既有普通从业者也有学术研究者,既有资深教授也有青年学者、学生。 本书一方面呈现多学科视角阐释下的口述历史理论,从计量语言学、人类情感研究、女性研究、华侨华人研究等领域探究口述历史;另一方面呈现
阿拉伯史学兴起于公元7世纪中叶,在时间跨度方面远不如中国史学和西方史学。但它起步晚、发展快、史家多、书量大、内容繁、记述细,毫无疑问是世界史学史上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分支。仅在古代,就有约5000名穆斯林史学家给世人留下了约12000种史书(其中大部分是用阿拉伯文写的)。作者通过整理大量的古代阿拉伯史学文献,利用分期方法
本书是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罗马大学教授卡洛??安东尼所撰写的一部介绍欧洲“历史主义”思潮及其在英国、瑞士、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变化与发展的学术论著。启蒙运动为欧洲带来的理性主义,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走向了巅峰,但与大革命相伴而生的社会乱象让法国的各大邻国对这一思想抱持保留态度,而历史主义便是这种态度在历史学界的反映。历史主义
文明的先发与落后,社会的发展与倒退等问题,一直是人类关注的大议题。就此,西方社会普遍认为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完善的社会阶层、百花齐放的文化成果,共同造就了西方文明优于其他,并决定了西方统治世界的地位,甚至认为究其根本是西方种族的优越性决定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告诉我们,答案并非如此。环境因素才是决定历史的车轮向西方倾
本书是一本梳理中国古代史学史的论著。作者以历史时期为经,将史学起源至清末史学的发展演变分为四个阶段:第一编中国史学的起源和战国秦汉间的史学,详述此时段史学起源、古代史官、先秦史著,等等;第二编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汉魏六朝史学,汉魏六朝时期纪传体、编年体等史著获得极大发展,作者探讨此时期史学蓬勃发展的背景、条件,全面展现汉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格尔达·勒纳女性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对比其史学研究演变历程与美国女性史学发展进程,从宏观上勾勒出格尔达·勒纳的整体史学思想框架,探究格尔达·勒纳与女性史学转型的关系,兼顾探讨女性史学与传统史学的关系。同时,本书还在整体上探索格尔达·勒纳女性史学产生、发展与20世纪后期美国现代女性史学的诞生
本书是倪梁康、卓立主编的历史现象学研究丛书中的本,由查尔斯·巴姆巴赫著,书中对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的所谓历史主义的危机进行了解释。他将历史主义的危机简要概括为:许多德意志知识分子在1900年代对历史研究中之方法和对象的过多关注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他尤其强调两种影响:一是相对主义对价值的解构,二是专注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常设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等栏目,已被收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书为第24卷,新增了影像史学研究、读史撷英栏目,反映了当前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学术关注及
本书概述了中国自上古时期至晚清这段曲折而漫长的历史,其中论述了各主要朝代或历史阶段的基本社会情况,主要政治、经济制度,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民族关系,重要文化成就以及中外交流等,最后基于中国史学科建设的缘起与发展,反思70年来中国古代史学科建设。
历史社会学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