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崖居、石窟寺、石刻遗址大多处于露天且历经千余年,普遍遭受风化破坏,有的破坏相当严重,延庆古崖居就是其中之一。延庆古崖居石洞因常年大面积渗水,岩壁脱落严重。由于洞窟开凿于沙砾花岗岩石上,石质疏松,颗粒粗糙,遗址区自然风化严重,部分洞窟内、外侧岩壁酥粉严重,用手稍触即有沙石剥落。为使遗址得到有效的保护,进
以两位作者从事西藏田野考古近三十年来所获相关资料,以及所主持或参与的多项涉藏课题研究之成果为基础,围绕西藏吐蕃王朝建立之前的若干重要历史节点,提出西藏史前期考古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问题,概述西藏旧石器时代至公元7世纪考古发现及考古研究之要点。
本书对2007年以后临淄齐故城新出土和新收集的保存状况较好且有代表性的镜范、临淄地区出土的部分西汉铜镜等,逐件进行3D扫描和精细的考古学观察、测量、摄影和记录,同时将临淄出土的镜范与铜镜进行对照比较研究,着眼于汉代临淄铜镜制作加工技术、生产、流通和社会应用等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本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临淄
作为山东省三大县级博物馆之一,莒州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多样,包括陶瓷器、玉石器、青铜器、金银器、画像石刻、货币、钱范、玺印、书画等,其中以陶瓷器数量最为庞大,种类全面且系统,特色鲜明。馆藏陶瓷器中,又以大汶口文化时期刻图像文字之大口尊,为展示中华文明进程的标志性证物,最负盛名。 《莒州博物馆馆藏精粹:陶瓷器卷》为莒州博物
本书共分为11章,内容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物相结构分析、显微形貌分析、文物成像技术、文物年代分析、产地来源分析、分离分析技术、理化性能分析、数据分析方法、图像分析方法、谱图分析方法等。本书各章重点介绍分析原理、仪器设备、研究案例,直接了解各类设备的应用范围和特点,便于快速找到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呈现各类数据、
该书以考古为主线,实际是通过对遗址、文物等的分析研究,来窥探其所处年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该书所选取的讲述对象,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都曾占据过重要地位,具有代表性,令人惊叹;其中不乏至今仍有很多未解之谜的,充满神秘。该书史料翔实,阐述精妙,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能够满足读者对于神秘的
本书作者通过文献搜集和田野调查,对零散、分散、未归类的三官碑刻文献汇集整理,是目前三官信仰研究最新的文献成果。依据所搜集整理的约450篇文献,经过点校,初步选录出其中的157篇,形成本书。
本书分为14章,内容包括供睡眠的家具、坐卧兼用的家具、外来坐具、带靠背垂足倚坐的家具、游戏的家具、挂衣服的家具、贮藏物品的木器等,从坐姿演变、佛座演变、床榻演变、椅凳演变中,梳理了中国古人起居习俗。读者通过阅读,可从中国家具艺术中汲取生活的意境,创造当代生活中国独有的精神空间,让中国生命哲学和审美中的真意和诗性重新成为
本书分为10章,内容包括代代相继、勾心斗角、雕梁画栋、殿堂楼阁、市井生活、心立浮图、亭台水榭、天上人间、千古绝叹等,通过对敦煌壁画中世俗建筑、佛寺建筑、墓葬建筑、佛塔建筑、单体建筑等不同时期的建筑图像的解读,以及对建筑风格特点的综合梳理,让人一窥古人建筑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和稳定的审美心理和蕴含其中的哲学思想。
本书是对罗通山城2007~2009年考古发掘工作成果和2010~2012年罗通山城本体保护项目工程成果的总结。罗通山城占地面积1.27平方千米,城墙总长约7千米,分西、东(主、副)城,是高句丽时期“左右”双城形制的代表作。在对罗通山城的考古发掘中,共发掘有房址、灰沟、门址、点将台等遗迹。考古发掘和调查证明,罗通山城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