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写作上以传统的文本注释为经,以现代论述为纬,对《周易》《中庸》《大学》三部经典文本进行全面注释解读,并对重要的概念、命题等进行深入讨论。总篇幅约25万字。人们常用四书五经概括儒家思想,但从学术角度看它们乃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一个相信天生万物,一个认为理在气先;一个主张成己成物参赞化育,一个执着于道心人心成圣成贤。
本书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本书约请业内专家对其进行注释、翻译和评析。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评析精准到位,有助于非专业水平的读者阅读理解原著。
本书借鉴古圣先贤的智慧,融合现代知识的优势,结合个人生活的体会,运用当下语言的习惯,探究道理之间的汇通,辨析各类思潮的善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语》为基础素材,运用创造性转化的思维,系统摘取其中的部分章句,按照做人与里仁、做人与孝悌、做人与为政、做人与名位、做人与言行、做人与学习、做人与富贵、做人与礼乐八个章节进行阐
辜鸿铭先生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论语》,更是直接体现了他以儒家经典为载体的独特思想。辜鸿铭先生认为欧美的传教士和汉学家歪曲了儒家经典的原义,导致西方人对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产生偏见,所以他亲自为欧美人讲解《论语》。这本书不但语言精练,词意精达,而且在讲解的过程当中纵贯中西,旨在更好地帮助对中国文化了解不深的西方人更好地了解
《易经》包括经、传两个部分。其中,经部由六十四卦的卦画、卦名、卦辞及诸卦各爻辞组成;传部是解经之论,包括《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篇)、《说卦传》、《序卦传》及《杂卦传》七种十篇,后世统谓易传。卦辞、爻辞,是用来表明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及乾坤两卦分别多出的用九用六文辞的
本书旨在深入研究儒家、道家的义理和发展史,探讨儒家、道家在历史上彼此影响的过程及其对于各自思想形态的影响,儒家、道家思想的现代演化,儒道思想对于现代文明的意义,以及儒道的相关理论问题等。
《老子》的公理化诠释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其中,上篇《思想理论篇》,选取有代表性的先秦诸子如儒、道、墨、法、兵等各家,系统阐述它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中华道学的渊源和关系,从而得出了科学正确的结论。下篇《切磋商榷心得篇》,既有作者的读书心得,又有与某些名家名作的切磋商榷,有正有反,有破有立,从而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统(作
《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由“经”“传”两部分组成,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其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以权威版本为底本,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逐段逐爻对难理解的字、词、句、专有术语、典章制度、独特的解释系统等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了注释,同时结合现代生活和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作为与人的本质属性密切相联系的语言必然会成为人们关注的重心。该选题的研究重在摧陷廓清,正本清源,在对西方哲学历史进行简约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哲学在中国”的观点。先秦时期,也就是民族文化的奠定时期,诸子百家全都于语言的特征及功能效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且都展示出独到的见解认识。总的特点体现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