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政治,虽然不是可计划、可协调的,但也不富有戏剧性。各种政治势力及其代言人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但对于日常政治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他们又都会采取相当灵活的方式来应对。本书描述了1871~1936年这65年中围绕立宪制或者民主制而形成的保守、稳健、革新三极对立,试图将在计划性协调与戏剧性转换之间所出现
彭华民主编的这本《东亚福利(福利责任与福利提供社会福利评论)》是《社会福利评论》的第一辑。我们精选了中日韩专家的优秀论文组成本书。福利国家危机之后,西方和东方学界政界普遍反思福利国家的合法性问题,提出要发展基于本土的具有适应性的社会福利制度。埃斯平-安德森1990年提出福利的三个体制,即自由主义体制、民主社会主义体制和
《东南亚国家宪政制度》全面探讨越南、老挝、菲律宾、缅甸、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东帝汶、泰国、马来西亚、文莱、柬埔寨等东南亚十一国的宪政史、公民权、立法、行政和司法制度。
从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日本由民主党掌控证券,它试图自己十多年来精心设计的内外政策引领日本走出“失去的二十年”的阴影,励精图治,再铸辉煌。民主党在执政后确实进行了一场深刻触动旧理念旧体制的改革尝试。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它在这3年又3个月里犯下的错误要比其政绩更多,许多美好的承诺都没有兑现,而内部纷争
《主权和移民(东南亚华人契约性身份政治研究)/世界华侨华人研究文库》通过研究东南亚学者的学术成果,以马来西亚华人的身份问题为线索,首先述及其产生与构成,然后以身份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主权和移民质检的关系,再将这种关系置于全球化语境下作研究,最后得出马来西亚华人身份政治过程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从“旧约”到“新约”的过程。
本书综论2012~2013年度印度政治、经济、外交、国防、国内安全、教育与科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最新发展与演变趋向。书中南亚研究资深专家、学者就印度政党政治、外交战略及经济改革与发展撰写的专题研究论文,见解精深独到,为深度认识印度的今天打开探幽揭密的路径。
我国学界对作为日本家族制度重要内容的隐居制度、及其对日本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对近代化建设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甚少。江新兴编写的《日本隐居制度研究》把隐居制度作为维护“家”的继承和发展的有效机制来把握,从历史学与民俗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通过考察隐居制度的历史沿革、目的和意义、隐居形态的类型、隐居制家族的结构及其与“家
印度于2003~2008年进入第二个高增长期,但在这一过程中也累积了不少问题。作为一名印度新闻人,作者不仅对印度增长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提出了质疑,而且也对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采取的公共政策提出了批评。作者认为,印度在减贫方面并未取得应有的进展,而政府在公共福利方面的财政承诺的基础并不牢固,有理由担心,未来几年,随着印度经济增
目前全球新兴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GDP总值首次超过全球GDP的50%,这是世界的巨大变化,也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引发国际体系和安全格局的深刻变化,使印-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也影响到了这一地区双边和对边领域的经济合作。世界和地区格局的变化究竟对印-太平洋地区国际关系产生了怎
本书将日本中央省厅的政策形成行为模式分为计划型、审定型、涉外型、基层型、制度官厅型五种,将形成过程分为创发、共鸣、批准、实施与评估四阶段,对通商产业省、外务省、邮政省、科学技术厅等中央省厅进行了深入剖析,亦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