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收录广西那坡壮族文献记录考、20世纪前半叶舞狮习俗文献考、陈志良所录民国时期民俗文献考、《岭外代答》所涉服饰文献考释;中篇围绕《南宁社会概况》中所录的南宁年节习俗考释、饮食文化考释、迷信习俗考释、丧葬仪式考释、婚嫁仪式考释、南宁本地童谣考释,以此作为支撑展开广阔的文化视野;下篇对广西最具代表
清代是礼学的高峰期。近代以来,清代礼学研究引起学术界广泛重视,而以清代礼学文献整理和清代礼学史研究为主要动向,清代礼学思想史相较于前两者,虽有张寿安、周启荣等人的著作问世,但仍显薄弱。本书从清代礼学思想的角度,通过交叉学科的方法,详加探讨了有清一代各个时期代表性礼学大家的思想和时代风尚,对清代的义理礼学做了深入的考察,
从1989年至2010年,中日联合江南地区民俗调查在福田亚细男教授的领导下,受到日本科研经费长期的资金支持、中国民俗学界的积极响应,中国民协及地方文联、民协的不懈努力,调查地及各地政府、文化单位的积极配合。中日学者联合组成调查团以中国江南地区民俗为对象,开展了6期持续20余年的村落田野调查。联合调查不仅记录
朱溢《事邦国之神祇——唐至北宋吉礼变迁研究》由其博士论文《唐宋吉礼变迁研究》修订而成。书稿从吉礼制度的内在结构出发,分四个部分来探讨唐宋吉礼之变迁。第一部分讨论唐至北宋时期的大祀、中祀和小祀制度;第二部分探讨郊祀礼仪;第三部分聚焦太庙祭祀;第四部分的重点是释奠礼仪。将吉礼制度的变迁置于唐宋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研究,展示
本书全面介绍了中国人在生活、工作、社交等方面所讲究的规矩。书中以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阐述了中国人的各个方面礼仪文化、人际关系、职场礼仪、风俗等方面的知识。
生肖文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已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用通俗风趣的语言揭示生肖奥妙,介绍动物价值,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养生保健知识,让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层次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所共用和共享的时间节点和文化坐标,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共同的文化底色。“三月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民俗节庆“三月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传承进行系统梳理,搜集整理了相关的神话传说,展现了“三月三”在不同历史时代的演变,介绍了全国各地庆祝“三月三”的仪式,深入挖掘“三月三”
学术理论与学术研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近几十年来,学界对中国传统礼制发展过程的历史论述已取得丰硕成果,诸多礼制事件、类型、议题的具体面貌日渐清晰,而对传统礼制基本理论的研究还稍显薄弱。比如,礼、礼俗、礼仪、礼义、礼制等概念如何界定?中华传统礼制的演化究竟分为几个历史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中华传统礼制发展动力何在?礼制
全书共分七章,包括民间文学与国际中文教育、传统节日与国际中文教育、人生仪礼与国际中文教育、民间艺术与国际中文教育、饮食民俗与国际中文教育、数字民俗与国际中文教育、服饰民俗与国际中文教育。本教材以“国际理解教育”为课程教学目标,秉持加强中外民俗文化交流、对话、理解的编写理念,以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中华文化传播能力,
宋代是中国传统家礼发展演变的重要时期。该时期的家礼既保存了先秦以来冠、婚、丧、祭、通诸礼的基本框架,又对具体仪节进行了损益变通,奠定了后世家礼民间普及和践行的重要基础。标志宋代家礼复兴的三部名著——司马光《书仪》、朱熹《家礼》、吕祖谦《家范》,不仅使家礼礼仪式的施行昨了切于实用的设计,从而将家礼引领到古礼复兴与革新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