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韩故城最早发现于1923年,后经持续性考古发掘,屡有重大发现,比较重要的如20世纪90年代,发现3处年代相近、性质相同的祭祀遗址,青铜礼器坑28个,郑国公室出土青铜礼器470件,殉坑93个,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1世纪以来,不仅发掘了韩国战国时期的大型官方制陶作坊,还清理了春秋战国时期冯村的私人制
本书稿以2024年之前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研究对象,按照《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易类、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类、小学类、道家类等19类的顺序,对敦煌简牍、居延简牍、郭店简、马王堆帛书、北大藏简、清华藏简、上博简、银雀山简、张家山简、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天回医简、乌程汉简等等简帛书籍的文体
广东深圳大鹏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占地约11万平方米。它是明清两代中国南部的海防军事要塞,有着600多年抵御外侮的历史,涌现了赖恩爵、刘起龙、刘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1995年,大鹏所城被定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25日,大鹏所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
本书是对已有甲骨文识读状况的整理汇总,包括正文、合文、附录三部分,共收录字头3763个,包括已识字1273个、有争议字378个、未识字2112个,首次将把甲骨文全部字分为已识字、有争议字和未识字三类。全书以表格形式呈现,收录已有主要甲骨文工具书的识读情况及其出处,表内字头隶定准确,收录字样清晰,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是一
本书以图片形式辑录了青岛市太清宫、上清宫、明霞洞、太平宫、蔚竹观、华楼宫、遇真宫、海云庵、大通宫、童真宫、玉皇宫现存品相较完整的匾额、楹联、碑记和石刻,并加以注释。画面精美,文字详实,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书稿是吉林大学古籍所教授王连龙历时近十年对南北朝造像记文献的整理研究成果。本书稿主要分为凡例、释文编、索引编和参考文献四部分。其中释文编是在造像记实物、拓片图版基础上,对文字进行隶定考释,提供完整释文。遵循保持造像记原貌的原则,重点对疑难字、碑别字、俗体字、讹误字等进行考订。收集前辈学者已作相关文字考释,并以注释形式
摩崖也作“磨崖”“摩厓”,冯云鹏《金石索》:“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摩崖石刻是直接题写在山体上的石刻,是最壮观、最自然、最富于情怀的石刻。摩崖石刻内容多为诗文、题记、榜书之类,主题鲜明,形式多变,价值独特。摩崖石刻早在先秦时期已有,流行于秦汉之世,唐宋以下不计其数,遍布全国各地,几乎各省都有著名的摩崖石刻景点。摩
石峡遗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狮子岩,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自下而上存在着岭南罕见的“四叠层”,即四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年代从距今6000年至2500年。1973年至1985年,先后出土青铜器、陶器、石器、玉器等各类文化遗物1万多件。石峡遗址获评“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书立足《三国志》可信史料基础,以深度发掘曹操高陵及周边遗存文化内容的角度完成了从曹操生平及历史背景到曹操历史评价以及对曹操高陵及周边遗存文化相关研究。本书依据《三国志》对曹操生平做出简要而真实的描述,并对《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内容差异做出了详细的比较,陈寿所作《三国志》对曹操相关记载具有客观性和历史考证性。本书对
“肇造文明:史前中国艺术浪潮”是著名考古学者王仁湘教授通过中国史前艺术成就展现远古文化认同与文化一统进程的考古学普及读物,第一辑三种,本书是其中之一。本书讲述了高庙文化中最具典型性的白陶艺术,重点介绍其成熟的纹饰构造艺术的传播过程,通过解析一件件具体文物上的日乌图像、獠牙神面、连珠纹、八角星等神秘纹饰的内蕴、关联以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