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为2018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中国重阳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研究成果。本著重点论述了中国重阳文化的历史渊源、学术争论、文化内涵、文化特征和理论体系,诠释了重阳亚文化的构成要素,并提出了把重阳节设为国家法定假日放假一天、兴建大型重阳度假圣地以弘扬中国孝道文化的对策建议,对我国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具有
该书以王思渝博士对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直波村的两次调查资料为基础而写成。直波村保留的两座八角碉楼体量宏大、现存状况完好,在整个嘉绒地区均属于少见;同时,罗梧楞寺(旧址)也属于嘉绒地区年代较为久远并且与重大宗教历史人物有关的历史建筑遗存,保留有较为完好的壁画遗迹以及建筑格局;直波村还极有可能代表了一种“半城半庙”以及土
礼学文献点校汇编。《檀弓注疏长编》依照阮刻本《礼记注疏》,将经、注、疏、释文录入,每段之下,依次汇入宋卫湜《礼记集说》、元吴澄《礼记纂言》、陈澔《礼记集说》、明郝敬《礼记通解》、清纳喇性德《陈氏礼记集说补正》、方苞《礼记析疑》、江永《礼记训义择言》、甘汝来等《钦定礼记义疏》、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孙希旦《礼记集解》、王
《肘霍数·畜牧篇》收录了古彝文文献中关于养马、牛、狗的文献十余篇,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多学科研究价值。彝族喜爱养马,本书中大多是讲有关马的事,或出重金购买良种马,或设场驯育良种马。有时为了马,引起纠纷,引起亲友反目,甚至引起战争。本书中《寻马根源》《论寻马种》《花斑白犬》源于《西南彝志》原译本第十八卷,《打开紫马尾层次》
本书整理于彝文古籍文献中的婚嫁和丧事两类文献,其中丧事文献为《那史纪透》,婚嫁文献为《诺沤》中的《纪透》部分。以短小的史诗形式,记录了远古的创世神话,集中浓缩了一个个短小的创世神话,有哎哺的女子织出苍天,哎哺的男子织成大地,神圣的娄斯颖、郎朵诺、够阿委、葛阿德,他们能够修天补地、修造日月、安星斗、布草木、锁天锁地锁日月
书稿对流行于泸溪县域内的苗族跳香民俗活动进行系统挖掘和整理,分为跳香历史渊源、所处地域及传承发展、组织形式及布局、祭祀的神灵、基本内容和仪程、老司功法及法器、祭祀唱词、音乐舞蹈等九章,详细介绍了这一古老民俗事象的发展历史、祭仪流程、舞蹈唱词、文化内涵及传承现状,集中展示了苗族人民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及民间艺术。苗族跳香作为
一本为低幼儿童打造的春节知识互动游戏书。全书以乐乐一家的过年故事为线索,将年的传说、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穿新衣、逛庙会、回娘家、迎财神、赏花灯9大过年主题串联起来,设置20多个互动创意机关,花样展示过年的由来及各种传统习俗。小朋友不仅可以了解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的各种春节仪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
何大齐的北京风俗画系列在《北京晚报》连载多年,有良好的口碑。此套作品脱胎于《北京晚报》的“老北京风情”专栏,2020年获得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奖,成书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作者不少未曾刊发过的文章与图画,以老北京(北方地区)的春节习俗串起与过年有关的传统民俗和种种生活记忆,譬如做花灯、吃糖瓜、抖空竹、放花炮、撒灯花、摇元宵,
本书《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以我国传统节日为主题,通过有趣的故事,介绍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来历、节日习俗、相关的名人故事等。在这个新时代,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可或缺,本书能让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阅读这本书,我们知道了:春节的由来和一个叫年的怪兽有关;书圣王羲
本书立足于21世纪的时代进程和学术研究成果,着重对具有普遍性的传统风俗进行介绍,共分服饰、饮食、居住、行旅、岁时节日、婚姻、生老、丧葬、儒学九章内容。在叙述中,将传统风俗与现代社会,雅文化与俗文化紧密接轨,对所涉及的风俗事象、物象,由风俗衍生出的典故、成语、谚语,均考述源流嬗变和风俗传承。对传统风俗在现代人心理深层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