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类学”源于20世纪70年代法国年鉴学派的第三代学者,它是汲取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历史研究的跨学科领域,并在90年代进入中国,影响了华南地域社会的历史研究。本书梳理了历史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在华南研究中的部分理论贡献,归纳了历史的实质论、主体论、过程论、实践论的理论框架,并尝试以人类学“实践理论”的视角来思
本书分《导论》《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中外比较》五部分,是第一部中国历史编纂学通史著作。上起先秦时期,下迄20世纪末,系统论述中国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道路和内在规律。全书史料丰富,论据坚实,论证深刻,彰显了当代中国史学的民族特色,对于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和推进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具有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想杂陈,一些错误思想观点特别是历史虚无主义伺机冒头,妄图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攻击、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道路,极力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
《增编清朝官方史学之研究/廊师研究文库·历史卷(第一辑)》主要观点:1.具有相当水平的文字和历法;2.重大事件的激发作用,促使有人产生将之记述的意念;3.在人们试图记述往事之际,形成获得较为普遍认同的记史求真理念。按此条件,不是每个民族和地区都会原发地产生历史学,实际上大多数民族的历史学都是次生的,是从别国传入建立的。
《新史学第21辑》新史学系列出版物之一种,在此辑中,收录了23篇论文,栏目三个,主要有城市史与城市研究区域研究和光启学术。在城市史与城市研究中,重点论述了国外城市保护与研究的*成果,尤其是国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对我国目前的城市保护和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区域研究重点论述朝鲜半岛的新变化与我国的外交政策研究,
本书为口述历史国际周2016·第二届口述历史在中国国际研讨会征文集。论文作者来自中国、新加坡、美国和日本等多个国家,既有普通从业者也有资深学者。 本书一方面从跨学科应用的角度呈现口述历史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现状,既有学科前沿理论的探讨,也有学科建设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从公众传播作用的角度呈现口述历史在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去向哪里?亨德里克·威廉·房龙以幽默、流畅的笔法,将纷繁复杂的人类历史讲述成了一个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人类成长故事\"。它的故事从远古的时候讲起,讲述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源起,讲述希腊与罗马时代的辉煌,沿着宗教兴起的线索讲述到中世纪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从城
历史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历史是如何编写的? 民众是如何想象历史的? 国家的历史编撰与个体的历史记忆为何总是不同? 本书围绕这些很少被关注却又极为重要的问题展开论述,并采用历史知识生产这样的知识社会学方法分析问题。 作者以独到眼光、尖锐笔锋,对历史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行个案诊断、文本剖析,指出历史从来没有过的这种重要性乃是
作为一部富于创意和挑战的探索性著作,本书在广泛汲取和甄选中西史学*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变化、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三方面入手,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欧之长时段历史的异同,否定了长期盛行的各种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框架,也展现了中西社会、经济、政治史的总体脉络和各自特点。
《人类简史》探讨了人类从哪里来,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认知,理清了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人类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是无以伦比的智慧动物吗?时代要进入后人类时代了吗?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融合了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前沿知识,打破了学科和思维局限,对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