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以黄河流域艺术发展研究为主题,收录了天津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在“中华民族艺术研究院首届年会暨黄河流域艺术发展论坛”上的优秀主旨论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为主线,从音乐、美术、唐卡艺术、艺术设计、教育等方面阐述黄河流域艺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展现了黄河流域艺术研究中极高的历史、文化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22-2023)》是以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科研人员为核心编写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讲话为指引,以市委市政府关于北京文化发展建设的方针政策为指导,结合北京文化建设实际以及“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重点目标,协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的关于北京市文化发展分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和国家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本书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创新性地提出以治理要素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TSDEP理论分析框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能科学、准确把握公共文化服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具有极有利的文化产业发展条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前列。早在1995年前后,中央就多次强调北京的城市性质和功能定位应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市委于1995年冬批准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启动“首都文化发展战略
本书构建了一个适用于中国制度情景的文化产业政策变迁分析框架,基于1978—2020年国家文化产业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文本,采用政策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法对分析框架进行验证,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变迁历程、变迁特点、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本书建议,中国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应处理好意识
本书共七章,内容包括:诗路文化带概述、国内外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概述、诗路文化带的文化特色与保护、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品牌建设、产业发展的制度供给。
本书重点剖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详细阐述了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并对其原生态特质及其文化空间进行有效保护,积极探索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回顾总结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制度的发展历史与经验,分析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探讨非物质遗产代表
本书内容共有八章,包括第一章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第二章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与文化消费;第三章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等。
本书收录的是2019年至2021年间的黄永林教授主持的几个重要调研项目的成果,其中包括:深化拓展“两个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对标国内知名新媒体平台、打造湖北具有全国强大影响力的新媒体品牌研究,湖北省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湖北文化企业影响的调研,2018-2019年武汉市文
本书设有“鲁迅专题研究”“郭沫若专题研究”“民国文学研究”“大文学视野”“文学档案”等8个栏目,收录了《论华忱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郭沫若中学课堂笔记·经解篇简介及原文披露》《郭沫若致吴一峰书信辨真及题画佚诗》《场域竞争与文化创新:场域理论视角下的中国科幻文学》《周作人1943年南行史料补遗》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