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阐述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与生态文明相呼应、与自然学科相交融、与地球科学相衔接的全新文化形态——自然文化。书中介绍了山岳文化、高原文化、江河文化、海洋文化、森林文化、草原文化、农耕文化、矿业文化、石玉文化等不同文化类型。
本书主要内容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技术集成与应用,涉及天然林、防护林、低效人工林结构调控与质量提升、水源地水源涵养及面源污染生态控制、干热河谷退化天然林和低效人工林体质增效、石漠化植被恢复、兼顾景观功能的湿地公园水质净化功能提升与水鸟栖息地维持功能提升技术、自然保护区关键技术、长江流域天然林区森林火险预警综合技术、长江流
本书从各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分制度创新、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绿色经济、人居环境与生物多样性5个方面精选了48个案例,案例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态环境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材料、中国林业网、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和各位作者的相关工作积累,每个案例重点描述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以及
本书就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案例分析,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识别与诊断分析,进行总体方案设计,提出具体解决措施,部署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工程覆盖桂林市“六区六县一市”,划分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生态保护修复区3大区域,从重要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岩溶石漠
《ISO14001&ISO45001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第三版)介绍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实施的意义,以《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16/ISO14001:2015)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450012020/ISO45001
本书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全面梳理了国内外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概念和内涵、特征和价值功能进行了清晰界定,并分析了中国生态保护红线实践情况,在比较国内外生态空间管控制度和模式以及总结中国当前生态空间管控面临的问题基础上,对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体系框架进行设计;最后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湖流域、县域
本书上篇主要介绍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基本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识别地质环境评价关键因子,掌握资源环境特征;构建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资源环境承载力单要素评价和多要素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分级;圈定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靶区,提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地学
本书研究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矛盾、动力机制和发展逻辑,通过对古今中外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形式的比较分析,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造自然发展生产力过程的理论概括和实践经验总结,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扩大到“自然-社会-人”的关系,不仅从改造自然的角度去认识自然,而且从发现自然美、对自然尽责任和义务的角度去认识自然
《湖北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生态产业和无废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策略》是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咨询研究项目“湖北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湖北省域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生态产业和无废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策略》围绕新时代湖北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结合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特色分析,开展了省域生态工业发展战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主要围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开展研究,设置治理体系、管理体制、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治理、河湖流域治理(河长制)、试验区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体制、生态文明法律体系8个章节。在编写过程中,通过召开系列专题座谈会和调研会,笔者增进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部门工作的系统认识,以及对典型地区生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