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依托多年文博研究成果,本着“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努力研究文物蕴含的历史价值,深刻阐释文物中真正让人动容的人文精神、文化基因”的初心,以“让文物活起来”为目的,精选新乡出土和新乡市博物馆馆藏代表性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深入解读文物的造型之美、历史背景、文化知识、流传故事等。在这里,读者不仅能够邂逅新乡市
自1901年以来,新疆楼兰古城遗址、尼雅遗址等地陆续出土了几批汉晋简牍,简牍的时代从西汉早期延续至十六国前凉时期,总数有600余枚。作为近代第一批出土的简牍,其学术价值十分重要。简牍对两汉戍屯、魏晋时期西域长史等内容的记载,补充了相关史料;简牍所见草体、俗体字有助于汉晋时期文字演变的研究。本书主要对新疆汉晋简牍的出土情
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文物考古研究丛书意义重大,为推动明清史研究和四川地区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梳理了江口沉银水下科技考古团队数年来的技术成果,重点阐述了研究团队在河道结构及环境考古涵义、水下文物运移机制与埋藏特征、文物富集区的关键线索与探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成果。以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初步回答
初都 别都 北都--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基本陈列
《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选粹》以1973年出土的已经碳化残碎的定县八角廊汉墓竹书为整理对象,利用最新的广域图像采集和竹简保护技术,从定县汉简中选取已经缀合且保存状况相对较好的竹简175支整理发表,收录竹简的广域图像、2.5倍放大图像及定县简初次整理时的释文卡片。内容包括《论语》《太公》《文子》《保傅》《哀公问五义》《六安王
本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综述,主要论述中德纸质文物修复的异同,包括修复工具、修复材料、主要修复技术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及修复原则方面的日趋一致。第二部分为中国纸质文物修复,从中国纸质文物修复简史谈起,概述修复意义、修复基本程序,解读纸质文物的修复原则,对纸质文物修复技术进行全面的介绍,阐述纸质文物修复档案的制作,并予以
《铜绿山寻宝记》是黄石工业遗产的主题漫画,通过讲述湖北省黄石市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从被发现到考古发掘的过程,集中再现了中国青铜时代的矿冶技术成就。作为中国乃至世界青铜文明重要的原料产地,黄石古代矿冶工业文化遗产已成为人类古代矿冶工业地质探矿、矿山开采和金属冶炼等矿冶技术方面的独特范例,见证了中华文明因铜的出现而由原始社
《战天斗地淠史杭》是《六安红色文化》丛书之一本,由中共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编写的。淠史杭灌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余脉的丘陵地带,总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其中安徽省1100万亩,河南省98万亩。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工程难度之大、规划面积之广等世所罕见。书稿分为
传世古籍经过长期流传、反复传抄、屡经校勘,难免失真,而出土古籍未经流传,真实地保留了古书的面貌,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但目前尚无一个基于科学研究的通俗译本,一般人难以读懂并加以利用。本书稿旨在对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进行整理和译注,包括古文字摹写、释文、注释、今译,并与今本进行异文比较,为读者提供基于科学研究的通俗译本。
本书是国内原创历史社科“沈从文讲文物”系列的第四本,也是完结篇。本册收录了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先生三十余篇对中国古画——展子虔《游春图》、维摩诘故事画、《高逸图》等的考证鉴赏和文物研究方法的文章。作者结合古画所处年代各地出土文物及文献资料的整合研究,分析画中内容、材料等要素真伪,以及从中得出的朝代风俗文化。如从实物谈《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