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西方史学理论领域发生了学术范式的转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盛一时的分析的历史哲学逐渐被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所取代,后者至今仍是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最主要的理论形态。这一转型通常被称之为叙事的转向。本书集中考察了这一转向的主要代表人物海登·怀特和安克斯密特的理论取向,由剑桥学派主将斯金纳的个案出发分析了思想
本书比较和考察了中国之外世界各地的史学观念和实践,讨论了从古至今的史学家及其作品,其宗旨是揭示各地历史书写传统的形成及其在近现代的转变,指出当今历史研究领域出现的种种变化和趋势。通过梳理和叙述历史学的演化历程,作者希望为国内的史学史课程和有兴趣的读者提供一部简明扼要、内容及时的相关读物。本书侧重解答如下的问题:历史学家
历史认识的真实性问题研究
本书从人类数百万年前至今的发展史和科学的演变出发,讲述了未来世界让人难以置信的可能性。由于各国的军备无限扩张和人文主义的兴起,虽然地区冲突难以避免,战争反而会越来越少,直至几乎消除;随着生产力的跃进和医疗技术的日臻进步,各种致命的疾病将被攻克,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随着全世界的趋同,每个人将更加自由而公平地分享技术带来的
史学史研究文选·史学理论卷汇集了历年来《史学史研究》中所发表的诸多历史学者的论文,例如:白寿彝、刘大年、刘家和、侯外庐、杨翼骧、王晴佳等,保留了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发展的原貌。这些历史学者多是当时中国史研究领域的名家,对中国现当代的历史研究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在这些理论探讨中,他们总结古往今来历史学家的经验
“批评”在中国学术史上古已有之,虽经晚清西学传入的冲击仍沿用至今。“批评”的核心内涵有四层意思:学术欣赏、鉴别高下、评论是非和辨析精微,既包括肯定性的赞誉,也包括否定性的批驳。其环节包括阅读、理解、分析、阐述、评价及其传播。从表面上看,“批评”只是对一人、一书、一学说的评价,但在大量的、纷繁的甚至激烈冲突的评论背后,实
本书是一部有关“天地人”的大智慧;比《人类简史》早十年出版的世界大历史。作者融自然史与人类史于一体,力图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跨学科的角度,对从宇宙创生到作为物种之一的智人起源乃至发展至今天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整个历程作出全方位的考察。从神奇幽邃的宇宙起源,到奥秘无穷的地球进化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这种思潮的危害是极大的,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学界也从各个角度从“历史虚无主义”所呈现出来的问题,一一批驳,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本书是读者了解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和
此书为系列出版物《新史学》第18辑,该辑主要研究了“卡罗•金兹堡的论说:微观史、细节、边缘”,系统评书了金兹堡微观史学的多种观点,共有四个专题,“专论”“评论”“会议”“光启讲坛”,发表文章20余篇,全面论述了金兹堡微观史学的理论、方法和影响,对目前史学界、史学理论研究颇有参考价值。
该书对全球时代下史学的重要性与如何展开史学写作进行全方位的阐述。该书导论考察了西方史学写作范式的嬗变历程;第一章考察了文化理论对西方史学写作的冲击与影响;第二章探讨了全球化对西方史学写作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第三章对史学写作的两个基本范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反思;第四章探讨了西方史学目标的发展了不同程度的变迁,由此需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