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与高等学校工科专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相配套,并与网络慕课教学资源配合,指导和帮助学生强化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特别适合学生自主研学及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全书按教学章节凝练学习思维导图,理顺知识点的内在关系,对重点、难点知识全面解析的同时在相应部分嵌入了学习二维码,打破传统学习方式的时空限制,延拓知识内容并
本书共十三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极限与配合;测量技术;几何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尺寸链;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圆锥结合的互换性;螺纹结合的互换性;键和花键的互换性;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实验等。其中,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及其检测、表面粗糙度是本书的重点,以几何精度设计的基本知识为主,其它
本书系统阐述了机械测试技术理论、信号处理基础及测试技术应用方法。机械测试技术理论包括测试系统中的典型传感器、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等。信号处理基础包括信号描述、信号调理与信号处理等内容。测试技术应用方法主要包括应力应变、振动等测试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等。
本书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撰写,围绕尺寸链的应用案例展开,生动有趣,容易学习。以作者在企业中学习尺寸链的真实成长经历为主线,贴近企业实际状况,有利于快速掌握尺寸链这个工具,进而提高其设计和工艺工作的水平。本书按尺寸链计算工作的流程分为4章,第1章,阐述了尺寸链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甄别封闭环;第2章,阐述了尺寸链工作中*
本书包括绪论、光滑圆柱体结合的公差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表面粗糙度、滚动轴承与孔和轴结合的互换性、尺寸链、圆锥结合的互换性、螺纹结合的互换性、键和花键的互换性、圆柱齿轮的互换性等共二章,并另附习题及实验指导书。本书概括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分析介绍了我国公差与配合方面的最新标准,阐述了技术测量
本书分为精密测量基础技能训练和专项技能训练两大部分,其中,基础技能部分包含尺寸评价、角度评价、几何公差项目评价、表面粗糙度评价、螺纹中径评价等实践能力训练模块;专项技能部分包含数字式影像仪、三坐标测量机两个模块。本书立足中、高等职业院校实际教学现状,力求突出职业教育教学特点,每个实训任务均配有实施记录和知识链接,便于教
本书概括了“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分析介绍了我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方面的最新标准,阐述了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10章,内容分为互换性的基本概念,测量技术基础,线性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滚动轴承与孔、轴结合的互换性,螺纹结合的互换性,键与花键的互换性,圆柱齿轮传动的互换性和
本书是赵燕主编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第二版。从互换性生产要求的实际出发,简要系统地介绍了几何量公差的选用和检测的基本知识,分析和介绍了我国公差和配合方面的新标准,阐述了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全书共分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长度测量基础、几何公差与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光滑极限量规、滚动轴承的公差与
本书本着“理论够用,应用为主”的思想,大胆舍弃实用性较弱的内容,重点加强关于精度设计的识图及精度检测技能训练的内容。本书包括7个项目:互换性、线性尺寸公差、测量技术、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普通螺纹的公差及检测、圆锥和角度的公差及检测,由15个任务驱动。为了加强可操作性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置了技能训练,其中理论部分设
本书主要包括概论、尺寸极限与配合、配合公差的应用、几何公差及检测、公差原则及几何公差选择、表面粗糙度、光滑极限量规、尺寸链、公称尺寸常用测量工具等内容,集理论教学、实操实训为一体,采用最新国家标准,文字叙述精炼,内容图文并茂、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