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东,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创意写作、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漫步红色宝山路》记录的是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红色印记,讲述这条具有红色遗址的街道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发生的历史故事,以及宝山路街道在党的领导下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由此,本书的重点内容分为两部分:“回望——一路红色印记”与“前行——一路砥砺奋进”。《漫步红色宝山路》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赣南客家匾额习俗”的历史沿革、习俗流变,梳理了该项目的传承历程,并结合史实阐述其教化功能,讲述传承人群和匾额背后的故事。
探索.实践--南越文王墓发现40周年
本书内容讲述:百色旧石器是我国南方地区最早发现的砾石石器工业,遗址数量众多且分布集中,石制品材料丰富,年代早,在我国南方乃至东南亚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自发现以来,百色旧石器即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50年来,陆续公布了一大批旧石器考古重要发现,学界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推进了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中国不
西夏是一个文化事业极为发达的王朝,推崇佛教,发展儒道,创立西夏文字,翻译儒释道经典,尤其是佛教经典。西夏境内党项、汉、回鹘和藏族僧人等在佛经翻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将不同渠道传入的汉、藏等文本佛经由官方或私人翻译成西夏文。西夏文献以黑水城出土最为丰富,黑水城文献分为俄藏、英藏和中国藏。俄藏是1907-1909年科兹洛
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开成石经卷》,收录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开成石经拓片图片436张。开成石经,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始刻于文宗太和七年(833),开成二年(837)完成。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府学北墉,即今西安碑林。中国清代以前所刻石经很多,唯开成石经保存最为完好,是研究中国经书历史的重要资料。
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造像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说明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有文字造像拓片的汇总,共50余种,240余张图片。其时代跨度大、品类丰富、工艺精湛,其造型风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中又以佛教造像为主体,时代跨越北魏至明清各代,基本构建起长安地区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序列。自北魏起,长安地区便
本书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石刻图画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说明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石刻图画拓片的汇总,共100余种,240余张图片,时代为宋至清。其内容丰富,包括山水风景、花卉鸟虫、道释人物等,研究价值大,如宋刻《唐太极宫残图》《唐兴庆宫图》,清刻《太华山全图》《关中八景》等,对研究古代建筑和旅游
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经幢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说明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有文字经幢的汇总,共80余种,220余张图片。经幢文字为唐代墓葬制度、信仰、写经研究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幢身保存了大量唐代《陀罗尼经》或《金刚经》等文字,尤其其中一件《梵汉合文陀罗尼真言经幢》用古尼泊尔与汉译文各一行合刻而
本书是《西安碑林全集》的《画像石卷》,由拓片照片及照片说明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是西安碑林所藏陕北米脂、绥德等县征集和发掘所得画像石汇总,共150余种,200余张图片,典型体现了陕北画像石的特点。画像石墓在陕北流行的时间大致为整个东汉时期。画像内容有仙禽瑞兽、东王公西王母、历史故事、车马出行、生活场景等。这批陕北画像石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