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学派接武吴、皖,为清代乾嘉学术重要之流派。仪征刘氏四世治经,显扬海内,其四世共治《左传》之学,实为近代学术史上一大奇观。作为个中翘楚,刘师培之经学可谓集家世治学之大成。本书精选其代表性著作如《经学教科书》、《汉代古文学辨诬》、《两汉学术发微论》等,体现了刘氏“等经视史”、“平分古今”、“持平汉宋”的经学主张。
这部书不是“国学概论”一类。照编撰者现在的意见,“概论”这名字容易教读者感到自己满足;“概论”里好像什么都有了,再用不着别的——其实什么都只有一点儿!“国学”这名字,和西洋人所谓“汉学”一般,都未免笼统的毛病。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分别标明历史和语言,不再浑称“国学”,确是正办。这部书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不以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第2辑)集部(1-38册)(1套4箱)》: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交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丝绸之路,传播中国的物质文化;一条是汉籍之路,传播中国的精神文化。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外物质文化交流的道路,这是举世公认的。丝绸之路(silkroad)的概念,是十九世纪后期由德国学者提出的。各国研究者接受了这一概念,
汉籍是中国精神文化的载体,汉籍之路是中外精神文化交流的道路。沿着汉籍传播的轨迹,寻找中外精神文化交流的道路,应该是当代学者和出版人的责任。这些年,有志于此的学者,做了很多工作;有的学者就提出用书籍之路的概念,来研究中日文化交流。但是仔细想来,书籍之路的提法不如汉籍之路明确,探究的范围也不应该局限在两国之间,应该把汉籍
本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影印了价值较高、品相较好的百余种域外汉籍。所收书籍均影印自国外图书馆、研究机构和个人收藏的国内不见或稀见的汉文文献,其中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我国历史上流散到海外的汉文著述;域外钞录、翻刻、整理、注释的汉文著作;原采用汉字的国家与地区学人用汉文撰写的、与汉文化有关的著述。此外,近数百年来
这批汉籍共收录五部宋元珍本,如日本宫内厅图书寮所藏《史记》,为元至元十五年彭寅翁崇道精舍刻本;又有国内稀见的明清人著作,如《夷匪犯境闻见录》,撰者已不可考,此书约成于1843年后,稿本不久流入日本,后日本明伦堂以活字印行,现据辽宁省图书馆藏本影印。本丛书还收录了日本、朝鲜、葡萄牙等国学人所撰的汉文历史著作也选取有价值者
《书目答问补正(批注本)》是《书目答问补正》的批注本,《书目答问补正》是清末张之洞撰写的目录学名著,后来经范希曾补正,是介绍治学门径的重要工具书。王伯祥是近代著名的出版家和目录学家,极为重视《书目答问补正》,将当代学者的论述和自己的心得一一批注在此书的天头、地角和行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书目答问》是张之洞于同治十三
中华点子库(全4册)
小朋友们,你们好!还记得我吗?我是求知城的小问号,我们又见面了!上次我在智慧爷爷的指引下和大家一起畅游了许许多多地方,学到了无比丰富的知识,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今天,我又在《小问号看大天下》系列丛书中和小朋友们见面了,这次我将代替智慧爷爷作为大家畅游知识海洋的向导,与你们一同探索世界的奥秘,寻找知识的真谛。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