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史》是由全球史奠基人威廉·H.麦克尼尔、大历史学派创始人大卫·克里斯蒂安以及美国环境史大家约翰·R.麦克尼尔等30多位知名历史学者共同撰写的一部世界环境史专著。内容出自宝库山六卷本《世界历史百科全书》中的《世界环境史百科全书》,是这部百科全书的精选版,从中萃取40个词条,基本涵盖了物种、地球承载力、气候变化、
本书首先回顾了人类对环境的需求及其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检验在政策制定者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的促进和阻碍作用。本书分析了环境政策的变化,并介绍了环境政策是如何改变个人、组织和政府行为的。本书还提出了在全球和国家层面实施的环境政策及其遇到的阻碍,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能够通过环境经济原理
在生态文明建设话语下,将协商民主理论与环境治理决策有机结合,首先论证了协商民主环境决策机制中公平无约束的对话机制可以弥补现有环境决策体系的不足,发展并完善参与式环境治理实践,提高环境决策的程序合法性与执行绩效;其次说明了子孙后代与环境等协商主体是协商民主环境决策机制的客观要求也是优势所在,而如何实现有效代表则是一个长期
2019年,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政研中心)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环境与经济关系、环境法治与体制、环境社会治理、环境与健康、流域与面源治理、国际环境问题、能源与气候变化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一批战略与政策专报、学术文章,部分研究成果被有关政府部门采纳运用,为推动生态环保工作、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
《航道环境保护工作对策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航道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长江航道生态环境及环境保护管理现状研究,新时期国家及地方对长江航道环境保护的政策要求新时期长江航道环境保护总体战略制定,新时期长江航道环境管理机制的构建,结论。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实现绿色发展首先要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经济政策评价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战略的延伸和具体化。《环境经济政策评价方法及应用》运用多种环境经济政策评价方法,实证研究节能减排政策、碳排放交易机制、碳税等环境经济政策对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中国环境史(近代卷)》运用历史学、地理学、气象学、动物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以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叙事方式,立足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变革与自然生态系统变化的相互关系,聚焦农业经济开发、城市建设、水利工程整治、环境保护等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迁的过程,考察地理环境变迁与社会经济形态变化呈现的多种面相,并通过政治、社会、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然而,根据洛夫洛克的盖亚学说,地球是有生命的实体,它和全部的生物体组成一个可自我调节的整体,可以维持生命并跟随时间不断进化。这个学说受到学术界有些人的质疑,但洛夫洛克运用各种形式组织证据,使其理论越来越让人信服。同时,它又衍生出研究地球生命与地球本身之间相互作用的全新学科——地
人类经济活动会对气候变化产生直接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人类高度重视,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全球大部分国家都积极投身到这场“气候保卫战”中。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一直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市场经济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需要市场以外的力量予以纠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绿色发展政策与进展、加速创新与落实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工业和能源转型政策、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及执行、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化学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