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两编:第一编为古代文化与哲学,探论中国古代精神与文化、中国哲学的起源、中国哲学与“后现代科学”的关系、龟占著卜和青铜纹饰的意象观念、原始思维以及孟子哲学和韩国的霞谷学等内容;第二编为人格观念与型范,论述中国古代人格的观念、型范和研究方法以及晚明释大错、王船山和日本茶圣千利休的人格典范。
这是一本通俗的哲学入门读物,作者系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丘成桐教授之父丘镇英教授。丘镇英教授193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政治经济学系,翌年进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专攻政治制度与政治思想史。执教于香江书院、崇基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和聯合書院,任香江書院文史哲系主任。讲授中国哲学史、西洋哲学史、中国上古史、中国近代史、中国
本书是根据福斯特在哈贝马斯指导下写就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在本书中,福斯特提出了几个问题:当神性的或者自然的法则失效的时候,正义的规范的权威建立在哪里呢?如果“正义女神”身处一个完全不同的政治社会中——她如何唤起共同而普遍的道德观念呢?由此出发,福斯特认为不考虑单个的人格而去追寻一种普遍的正义,以及去追求一种同具体的人的
本书是本书是福斯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福斯特另一本书《正义的语境》的进一步延伸与补充。在本书中福斯特讨论了在社会政治情境中的各个方面,甚至超越国界,正义最终涉及一个规范性核心:人的基本辩护权利。福斯特认为,自古以来,哲学以多种方式给人下定义,从人是理性的动物,到人是有限且有缺陷的存在者,这些定义都在凸显人是作为辩护性动物
《时间与叙事》是《活的隐喻》的姊妹篇,它们被学界看作一个整体。两部著作所产生的影响来源于同一种语义革新的核心现象。就隐喻而言,语义革新在于一种新的恰当语义通过一种不恰当的意义赋予产生:“自然是一座神殿,那里有活的柱子。”就叙事而言,语义更新在于创造另外一种综合工作,即创造一种情节:目的、原因、机遇以情节的方式被融合进一
本书是一部古希腊罗马哲学专业的论文集,主题为“理性与概念——古希腊的认知理论”。本书收录两篇原典译文,分别涉及恩披里柯、西塞罗著作中对古希腊哲学诸多学派的真理标准及概念问题的探讨。两位罗马时期哲学家的原典,一方面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另一方面为当代知识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理解视角。另外收录九篇论文主要包括对柏拉图哲学中知
作者从自己作为旅居法国的外国人所体验到的各种情感出发,由外国人在法国的历史引入,从而引申出对身份问题的探讨。但本书的探讨并不局限在文化或社会的根源上,而是将重点放在寻找身份问题的本体论基础之上。
《艺术与宇宙技术》是《递归与偶然》的姊妹篇,探讨在哲学终结之后,艺术处于什么位置?进而,作者试图回答,哲学与艺术在人工智能时代将有何作为?本书以中国道家思想为资源,勾勒其中的递归概念,并提炼出山水逻辑,将其与悲剧逻辑和控制论逻辑一同视作三种非线性逻辑。由此,本书关照到了艺术经验与审美思维的多样性,并且在一个技术时代的观
弗洛姆人的生存方式理论研究
本书内容包括:昂利·彭加勒杰出的科学开拓者和敏锐的思想家、奥斯特瓦尔德科学家、思想家、实践家、罗素当代的大思想家、恩斯特·马赫科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卡尔·皮尔逊著名科学家和自由思想家、罗吉尔·培根新时代最早的科学思想家、皮埃尔·迪昂科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朱利安·索雷尔·赫胥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