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黄土丘陵区不同盖度的生物结皮坡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自然降雨监测结合稀土元素示踪等方法,研究不同盖度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构建生物结皮盖度与坡面产流、水动力学参数以及产沙量之间的量化关系,辨析生物结皮对土壤分离、搬运、沉积过程的影响,明确生物结皮对坡面输沙过程的影响,揭示生物结皮盖度影响坡面产沙
本书聚焦东北黑土区长缓地形和人为垄作共同影响的特殊坡面汇流-侵蚀过程,针对当地现有坡面水土保持工程占地多、扰动强、效益不持久等问题,研究揭示不同降雨、地形和垄作方式下的坡面水土流失规律,阐明垄作长缓坡理水减蚀机制,探索坡面降雨产流和侵蚀产沙预测模拟方法,研发生态节地型理水减蚀措施及其优化配置技术。
本书以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454431个表层土壤样品数据为基础,按行政区、土地利用类型、成土母岩类型、土壤类型、成矿区带、流域单元等不同统计单元对耕地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参数进行了分类统计,建立了贵州省耕地土壤地球化学系列参数。统计指标主要包括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指标,镉、汞、砷、酸碱度等环境指标,以及硒、锗
本书结合当前土壤生态学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土壤生态系统的组成、相互作用、功能及退化和恢复。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土壤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研究前沿;第二章侧重解析土壤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第三至六章分别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土壤生物及其作用;第七章重点阐述土壤生态系统退化、恢复与重建的理论
本书为李季伦教授科研团队的论文选集,记录了他们多年来根据国家需求,努力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科研历程和成果。全书收录了正式发表的研究论文115篇,分为上下两册,内容包含四个部分,分别为生物固氮研究,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发及生物合成调控研究,真菌毒素及生物能源研究,趋磁细菌生理特性及磁小体应用研究。论文选集不仅展现了李季伦教授
本书对全球盐渍化这一重大问题,从相关的土壤学、水文学与植物学的基础理论、测定与监测方法、模型模拟及利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概括性综述。同时,本书以建立可持续的高效农业体系、保障世界未来的粮食安全为目标导向,论述了土壤盐渍化研究中的10个重点领域;综述分析了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或流域的盐渍化土地改良、利用及管理案例;简述
云南高寒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受高海拔、寒冷气候影响,泥炭和泥炭沼泽湿地发育,单位面积土壤碳储量高,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书系统阐述云南高寒湿地环境特征及放牧干扰现状、放牧对高寒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和CO2排放特征的影响、放牧对高寒湿地土壤氮转化过程(氨化、硝化、反硝
本书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以燕山期古太平洋、蒙古-鄂霍次克洋和中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三大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汇聚的视角,研究了古太平洋俯冲增生陆缘带、蒙古-鄂霍次克洋俯冲-碰撞造山带和班公湖-怒江俯冲-碰撞带关键地区岩浆与成矿作用的期次、空间分布规律、物质来源及其深部物质组成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资料
本书系统论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和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并建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报模型。第一,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探明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征与危害,阐明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第二,研究了原生坡面、扰动坡面、土质道路、弃土体、弃渣体和煤矸石堆积体等不同下垫面径流产沙特征及土壤侵
本书主要讲述环境土壤物理HYDRUS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建模步骤。全书三篇13章,第一篇介绍HYDRUS和土壤物理基础理论,共5章,主要包括HYDRUS模型的基本概况、模型涉及的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水分运动、溶质运移和热量传输的基本原理;第二篇介绍HYDRUS-1D模型,共3章,主要叙述如何在1D模式下建立水流模型、溶质运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