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清晰地梳理了《哲学研究》的主要观点,以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为线索,详细介绍了他的语言哲学和心理学哲学观点。书稿按《哲学研究》写作顺序分为六章:第一章总括书稿的风格和写作方法,第二章阐述维氏对奥古斯丁的批判,第三章对“规则”展开论述,第四章讨论“私人语言”,第五章论述“内在与外在”,第六章讨论“观看”。书稿可视作维
2006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第一版,此次再版作者对此书作了全面修订。本书是研究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的专著,对梅洛-庞蒂早中晚三期思想都有较全面的介绍。
本书结合日常的生存境遇来阐释,行文中对重要术语都同时给出了德英文,书末还有新编制的“德英汉术语对照表”,以便对比与大陆通行翻译的差别。
本书致力解决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现代化这一时代提出的课题,在深入考察中西古今经典诠释传统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勾勒出中国经典诠释传统从古典形态向着现代形态转换的路径,并将其归纳为二个连续的环节:首先是中国经典诠释传统的“古今之变”,即启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完成从“古典论题”向“现代论题”的转换,然后是一种充分吸纳了汉语诠释学
本书主要选择了马克思、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伊格尔顿、列斐伏尔的身体话语为研究对象,围绕身体的“异化与抵抗”进行研究。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身体话语概念辨析和梳理的基础上,以“异化与抵抗”为理论核心和论证思路。在多维度的研究基础上,指出应该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身体话语进行合理的转化和补充,与经典马克思主义身体话语实现对接,
本书共十章,兼顾生命作为一个过程的历时向度和作为一个关系中的个体的共时性向度,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二、三章是一个单元,侧重从历时性视角了解和理解生命。第四、五、六、七章是一个单元,侧重从共时性视角了解和理解生命。第八、九、十章是一个单元,侧重从生死视域和“向死而生”的视角来了解和理解生命。
全书以客观唯心主义立场,叙述了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各个发展阶段,即“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伦理精神”、“宗教”、“绝对知识”,并把这些阶段说成是人类意识在历史中所经历的发展阶段的缩影。该书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并猜测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但始终把“绝对精神”作为自己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让逻辑和历史统一于“绝对精
本书是研读海德格尔的起点,也是其代表作,影响巨大而深广。此书的主要任务在于追问并解答两千年西方哲学史上遗忘了的根本问题--“存在”问题。然而,这部经典之作却因部头大、文句过于艰涩,而让哲学爱好者望之生畏,难以终读。于是,便有了这个专为中文读者呈献的改写本。编著者陈嘉映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也是中文版《存在与时间》的译介者。
本书立足胡塞尔的著作和未刊手稿,依据其现象学方法,尤其是超越论的发生现象学方法,对其现象学伦理学做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思考。首先梳理了胡塞尔对道德或伦理意识的现象学分析,核心是其感受现象学和意志现象学。其次从伦理学作为先天科学这一根本规定出发,系统重构了胡塞尔形式的和质料的实践学及其价值论。进而围绕人格概念展现从习性人格
1936年前后,在挪威森林里的小木屋中,维特根斯坦对自己从前的哲学思想进行了反思,他放弃了自己《逻辑哲学论》中所持的以逻辑规则为意义标准的思考方式。提出了语言游戏的观点,完成了《哲学研究》一书。开创了另一门哲学日常语言分析哲学,也使自己的哲学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r\n《哲学研究》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代表作,主要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