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涉及逻辑基础,概念,联言命题和选言命题,假言命题,直言命题和模态命题,论证逻辑解题方法,综合推理等内容及习题汇总。
本书阐述了塔斯基逻辑后承语义定义的产生背景、基本适当性条件与不足,剖析了其所面临的必然性、形式性和逻辑性挑战,创新性地从基本的人类状况出发给出了基于同构不变标准的一般不变性解决方案,并在评析、回应学界对其逻辑后承语义定义及这一标准的批评过程中,澄清了一些混淆和误解,讨论了其定义和标准在哲学和逻辑学上的重要意义。本书还包
本书使用文献研究法讨论了一个数理逻辑问题:弗协调集合论是否优于经典集合论。书稿从张清宇先生的弗协调命题逻辑出发构造一阶谓词系统和集合论系统,并构造模型证明其非平凡性,结果证明现有的弗协调集合论不优于经典集合论。本书同时还用模型证明了弗协调集合论的非平凡性,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其应用领域,实现了洛韦和塔拉法德的猜想,将广义
本书为德国当代著名的现象学家沃尔夫哈特·亨克曼文集,为十六篇研究舍勒的论文,涵盖了舍勒的现象学、知识社会学、哲学人类学三大主题:第一部分讨论了舍勒现象学的基本理论,包括现象学史的概念、意向性问题、先天学说、理性与情感、舍勒对柏格森的接受等话题;第二部分涉及舍勒新开辟的知识社会学研究领域、文化解释学、现实性
本书基于日常推理立场,较为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了自然语言中的“若,则”句,提出了集真值性和推演性的日常蕴涵。以日常蕴涵理论为基石,构建了日常(推理)逻辑(主要包括命题逻辑公理系统GM和一阶谓词逻辑系统W),初步实现了传统逻辑思想与现代逻辑技术的系统性、有机性结合,并可能根除两个长期困惑逻辑学界的棘手问题:经典逻辑与日常推理
《俞吾金全集》共20卷,将俞吾金教授的全部作品分为生前出版的著作,生前发表的中文文章、外文文章和遗作三个部分,汇聚了俞吾金教授一生的学术精华,是其哲学思想的全面体现。全集不仅收录了俞吾金教授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哲学文化和美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专著,还包含了俞吾金教授生前发表的
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在内的七大基础性学科之一。人工智能是国家近期和未来重要的科技发展战略,而逻辑学、哲学均是人工智能重要的基础学科,为了推动并展示相关交叉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中国逻辑学会特创办该集刊《逻辑、智能与哲学》。集刊的主要研究论域包括逻辑、智能与哲学的交叉融合等,其基本研究方
如何从统计相关中剥离出因果关系一直是定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因果推断方法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本书以潜在结果模型和因果图为理论基础,重点介绍回归、匹配、倾向值分析、工具变量、断点回归、面板数据、双重差分和合成控制等常见的因果推断方法。在对每种方法的原理及使用条件进行介绍的同时,还用Stata软
本书稿用48堂人生逻辑课告诉我们,想要成功解决困难的人生问题,我们所需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合乎道德的生活方式。我们在人生中所做的所有重要的判断,都涉及善与恶之间的区分,这些判断塑造了我们人生的轮廓,也揭示了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本书的主题是人生逻辑,是一种关于好坏、善恶的逻辑,也是一种关于伦理道德的
本书是2023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基于OBE理念的公安院校逻辑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贵州警察学院高层次人才(博士)科研启动项目中国古代逻辑研究成果。本书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名辞知辩谬壹等重要名辩范畴,涉及逻辑概念论、命题论、推理论、论辩论、谬误理论以及逻辑规律与逻辑法则论等重要内容。本书可作为《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