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基于长江上游径流模拟预测模型和软件开发需求开展了基础性研究,构建了长江上游的冰川-积雪-冻土-水文耦合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分布式模型对长江上游历史径流变化进行模拟与规律分析,以及对长江上游未来气候变化及不同未来气候情景下的径流变化进行预测与分析等。研究成果为长江上游水电开发、流域水资源管理以及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
本书主要围绕目前最新的村级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处置操作流程的八个方面展开研究,即紧急避险、紧急疏散、自救互救、村民转移安置、重大危险源排查、灾情收集、房屋震害安全识别、舆情管控。根据这八个方面的震后应急处置特点,具体结合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进行具体分析。教会基层管理者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工作,群众掌握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减轻基
全球气候变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共同影响导致黄河流域水文循环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引起水资源供需矛盾,洪涝灾害频发,制约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本书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综合运用地理学、气象学、水文学和灾害学等多学科方法,借助水文模型和统计方法等,系统地研究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黄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通过
本项目论述固体地球简正模的基本理论,以及目前采用的高精度观测设备,如重力仪和地震仪等,检测由不同激发源,特别是大地震,激发的地球运动的主要简正模。从基本物理方程和介质的力学性质开始,详细介绍了地球微小形变的基本理论,构建地球微小形变的边值问题,以及利用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研究地震断层与地震周期;系统论述了地球自转的基
地球物理反演理论、算法及应用一书首先阐述了地球物理反演理论,特别是从哲学的角度、信息论的角度、数学的角度和地质的角度,阐述了正则化反演思想的本质,通俗简明地介绍了常见非线性最优化问题的基本思想和算法。接着,本书阐述了重磁反演、电法反演、地震层析成像等单一反演方法的算法和程序实现,阐述了重磁电交叉梯度联合反演的算法和程序
(1)提出了基于空天地水的青藏高原DEM协同方法:建立了面向青藏高原特殊地理环境,集成卫星遥感、UAV-SFM、地面实测和船载水深测量等的多维协同体系,并采用GNSS星站差分技术,构建了统一地理空间基准,实现了空天地水多源DEM数据的融合,扩大了数据覆盖范围,提升了高程精度和空间分辨率,为青藏高原河湖系统建模与演变分析
本书着重介绍了地球物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以及经典的研究成果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使学生对地球物理学科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图像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及从事地球物理学或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书第一版于1985年(科学出版社),是新中国第一本系统介绍地球物理学基础理论的书,为培养该领域人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书围绕全球陆面-水文过程相互作用机理这一科学问题,以公共集成地球系统模式CIESM的陆面模式CLM4.0为基础,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曲面建模方法构建了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耦合驱动的全球土地利用/覆盖变化(GLUCC)模拟模型,实现了CLM4.0的植被类型动态变化模拟;利用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DTVGM完善了CLM4
本书涉及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交叉内容,重点描述了目前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多学科方法,从震前岩石圈-大气层-电离层-磁层耦合的物理概念及模型出发,通过震前地震学现象的地面和卫星遥感监测进一步阐述震前过程机制,涉及与地震活动相关的地表地球化学和电磁观测、大气/热观测、电离层观测等,并包含了各种地震活动异常提取技术和
本卷有选择地汇集了李曙光研究团队2012~2022年在金属稳定同位素示踪深部碳循环方面的主要学术论文。本卷汇集的论文涉及金属同位素分析测试方法的建立,标定地质储库的同位素组成和地质过程的同位素分馏,以及应用Mg-Zn-Fe等金属同位素示踪深部碳-氧循环的实例研究等,探讨了俯冲和岩浆过程中金属同位素行为,不同俯冲带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