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入手,以”由源到汇”为经贯穿始终,以”将今论古”为纬解析对比,对现代沉积物与古代沉积岩进行了深入的分类与比较分析。书中系统地介绍了沉积物的来源、搬运机制、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重点分析了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砾岩、砂岩等不同类型沉积岩的组成、结构和成因,同时探讨了沉积
本书从介绍岩石物理化学知识和高温高压实验技术入手,围绕固相线下的反应、地幔结构、各种地质环境中岩浆的形成、熔体结构特征及矿物结晶动力学等方面,介绍实验岩石学的新近研究成果和经实验证实的岩石成因理论。全书分四大部分。第一、二、三章,介绍实验技术及相关热力学知识;第四、第五章介绍变质岩及地球各圈层相变特征;第六、第七章介绍
左权和赞皇变质杂岩均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中南段,是研究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形成演化的理想场所。两地区出露的含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含榴斜长角闪岩中记录了进变质、峰期和退变质三个阶段的变质作用信息。左权变质杂岩区岩石峰期变质程度虽明显低于赞皇变质杂岩区,但两杂岩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具有类似的变质演化特征,均
本书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马克·贝特曼教授等编著的HandbookofLuminescenceDating的中译本,内容涵盖释光测年技术的基本原理、发展历程、样品采集、实验流程、数据分析、结果展示及其在风成沉积、水成沉积、冰川和冰缘沉积、活动构造、考古学以及岩石暴露和埋藏方面的应用实践,并探讨了释光测年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过程中,由于内外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现象。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跨越三级阶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复杂的地质运动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黄河流域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黄河流域涵盖了三大类、十三类地质遗迹类型,本书选取其中九类典型地质遗迹进行介
魏格纳(AlfredLotharWegener,1880-1930),德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大陆漂移学说的创立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35岁的德军上尉魏格纳奇迹般完成了《海陆的起源》这部划时代的著作。《海陆的起源》是现代地球科学的奠基之作,详细阐述了大陆漂移理论,提出古代大陆原来联合在一起,因大陆漂移而
本文以福建省连江县敖江口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2020年10月、2021年1月、2021年4月的表层沉积硅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122种硅藻。本书分析了敖江口表层沉积硅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使用CCA分析发现,盐度和pH是影响敖江口硅藻分布最显著的环境因子,相比于表层海水温度等时间变化趋势显著的因
大矿物学丛书将是地质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环境科学、晶体学、矿物学、宝石学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书籍。硅酸盐矿物学,是这套丛书大矿物学之一,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尽可能利用图表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除重点阐述结晶学和晶体化学的基础知识、矿物的化学成分、形态、物理性质等内容外,强化了矿物的成因、矿物的鉴定和研究方法、矿物的主
在中国,人类对水晶的认识和利用历史悠久,其纯净透明的外观常被人们视作心地纯洁、坚贞不屈的象征。本书对水晶及石英质玉进行了专业而详尽的介绍,分别从水晶的历史与文化、水晶的宝石学特征、水晶的主要品种及其特征、水晶的优化处理合成及相似品的鉴别、水晶的质量评价、水晶的产地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本书既可以作为珠宝鉴定、销售、拍卖
本书从沉积盆地的基本概念出发,逐步说明了从层序地层学到源汇沉积学的演变,对沉积盆地源汇系统分析原理、源汇系统构成要素表征、沉积盆地源汇系统分析基本方法、源汇系统重建方法、源汇系统过程相应与耦合模式、源汇系统控砂模式与控储机制进行了详细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