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实践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全书分为六章。第1章是数据新闻与可视化概述,阐述和讨论数据新闻的概念、实践流程,数据可视化及其与数据新闻的关系等内容,是展开后续章节的基础。第2~6章围绕实践流程展开,第2章介绍可视化前的数据准备——数据的搜集、处理与分析;第3~5章根据第1章对数据新闻中常用、适用的可视化
本书是讲授如何将金融学的三大分析方法——货币时间价值分析、资产价值评估分析以及风险与收益权衡分析,应用于公司的投资管理决策、融资管理决策和营运资本管理决策中,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不仅是利润最大化、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一门理性和论实务性相结合的课程。当前多样的金融创新和复杂的金融环境已经对整个金融学科的教学提出了严峻挑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秩序,首都经贸大学外语学院老师们按照学校疫情防控部署,实施以网络教学为主多样化学习方式为辅的教学举措。此论文集以疫情期间全面网络教学为背景收集了外语学院教师在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评价方式、课堂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总结,具备一定的教学参考价值。
本书以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健康危机传播效果为研究对象,在“危机—媒体—公众”的互动框架中以健康危机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梳理了中国健康传播、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传播的相关特点,总结出中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特有的传播规律和传播模式。在此基础上把政府、媒体、公众放在一个大的博弈框架中考察,使其呈现出比较准确的评估结果,并从中
序言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界定了党报、党报角色、媒介新局等关键概念。其次,对本课题的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最后,介绍了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传播背景分析。重点分析了媒介新局的嬗变及其对党报角色的影响,涉及报纸媒体式微、舆论场景多元、党报角色扮演的新平台、党报角色扮演的新对象、党报
“中国近代新闻国际交流史”研究的是在“中国近代”这一特定历史阶段里发生的“中国新闻界和外国新闻界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相互交流现象起源、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所研究的“新闻交流现象”是特指发生在“中国近代”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和“外国”间的“新闻交流现象”。在这一书名中涉及到“中国近代”“新闻国际交流”和“中国近
进入新时代,国际间全方位的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迎来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对其宏观战略、顶层设计、发展路径、方式方法进行了全面而清晰的指示和部署。本书以“新时代的国际传播”为主题,站在全球传播和创新传播的
《申报》1872年创刊到1949年停刊,其77年的社会新闻报道了好人好事、情感纠葛、社会治安、天灾人祸和奇闻异事等,分为滥觞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落期。报道内容、手法、数量等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与上海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新闻生产与接受者的意识都直接相关,社会新闻的报道也推进了上海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本书通过对《澳门宪报》上刊载的中文公告进行了系统开掘,以史料证实了《澳门宪报》开启了我国近代官报公告之先河的纪录,而且拥有我国中文报刊公告中之诸多“第一”的史实,如最早刊载博彩和专卖公告(1851年)、船期公告(1854年)、海外招工公告(1856年)、双语报纸公告(1879年)等。这些公告不仅呈现了近代澳门政治、经济
《国际新闻传播研究年度报告》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为国内新闻传播学界提供的一项新的学术产品。它的前身是新闻研究所2012年起开始编撰的《上海传媒发展报告》。为了进一步提升它的学术品质,自2020年起,报告将更名为《国际新闻传播研究年度报告》。新的年度报告将主要关注国际新闻传播学界的前沿动态,其中的论文均以特定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