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末,“热心新闻工作委员会”把美国一些影响力很大的新闻人召集在一起,提出了一个问题:“新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详尽的文献搜索、抽样调查、访谈和公共论坛研讨,他们确定了定义新闻工作及其社会角色的核心要素。研究结果就呈现在《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中。书中提出的新闻工作的十大基本原
英国媒介和文化研究代表人物戴维·莫利通过本书“重新定义传播”,旨在超越以往“媒体中心主义”研究范式——专注于信息传播的符号、制度和技术维度的中介形式,把传播等同于象征性或修辞性的交流,而通过分析人的流动(移民)、物的流动(集装箱)和信息的流动(手机),进入交通(运输)以及传播地理学研究领域,探讨了21世纪的流动性、领土
本书历时性地分析了从2G到5G这一技术变迁语境下中国主流媒体的新闻创新实践历程,分析不同技术阶段中国主流媒体新闻创新的动力、路径、特色与不足。本书指出,从2G到5G,中国主流媒体的新闻创新经历了“报网互动”、主动融入网络社会、媒体融合、深度媒体融合四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多重压力导致新闻创新实践走向同质化甚至窄化,不仅在
数字社科学科会聚计划丛书之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以大众传媒业为基础的传统新闻业受到了新的冲击:新闻业笼罩在高度不确定的危机中,去工业化、去仪式化、去权威化等新情境缠绕在新闻业的具体实践中。本书探究数字新闻认识论,针对数字时代新闻业如何重新确立其在社会中的地位,解析数字时代新闻业如何重新确立
《财经新闻基础》(第2版)是新闻传播学专业选修课“财经新闻”的配套教材,入选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全书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介绍财经新闻所涉及的财经基础知识,以七编十六章涵盖财经新闻的常规报道领域,各编以专题的形式论述财经新闻报道与评论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相关法律知识,提供财经事件的新闻报道案例分析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是中科院属事业单位非独立法人机构,由中科院科学传播局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负责日常运营,主平台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该中心主要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与科研优势,集成中科院资源,以年报、研讨会及杂志等为载体,进行科学传播理论研究和示范引领。从传播渠道分类,总结2022-2023年的科学传播工作
人类活动离不开对意义的永恒探索,而叙事则是一种基础性的意义实践。作为媒体融合时代的新兴的新闻形式、观念与实践,融合新闻(convergentjournalism)如何讲故事,并创造性地开展叙事实践,以推动公共议题的数字建构,成为亟待突破的叙事学命题。 本书立足数字叙事学(digitalnarratology)认识论基础
本书由广州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21&ZD316)、中共广州市委网信办网络舆情信息中心及广州网络舆情数据研究院共同编撰,综合来自学界、业界的系统性观察、思考和研究,以媒介化社会高流动性和高风险性为背景,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的媒介化治理,凸显治理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提升。本书具体阐述
本论文集是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与传播系的全体教师依托疫情期间网络教学实践及复课后线上线下教学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教育及课程教学,是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创新的成果总结呈现。从新闻教育价值引领、培养方案改革、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探讨等多维度多层次探讨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传播教育。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方法与实践》将复杂的论文生产流程拆解、细化,并且用朴素的语言加以讲解,既是新闻传播学科的青年学者和学子从事学术研究的指导书目,也是渴望了解新闻传播学界前沿动态的瞭望塔。本书主要邀请十家新闻传播领域期刊的主编结合自身期刊特点,探讨学术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论文投稿与发表、审稿流程与审稿标准等,同时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