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1930年的“包豪斯丛书”是现代主义时期最为集中的一次出版行动,《蒙德里安论新造型》是这套丛书中的第5册,由著名抽象画家蒙德里安撰写。全书分为“平衡造型的基本原则”“音乐中的新造型和未来主义中意大利的噪音主义”“新的造型在音乐和未来戏剧中的实现”“新造型在未来和今天建筑中的实现”等五部分,从造型基本原则讲到其
这本著作译介了自远古时期直至明末(1644年)的中国艺术评论家、画家的著作和作品,如阎立本、张孝师、吴道员、赵大年、王世贞、王羲之等等。翟理斯称“就任何一种欧洲语言而言,这都是第一本中国绘画史”。翟理斯说,欧洲人偶尔会提及中国绘画,翟理斯回顾了欧洲对中国绘画理论的译介情况,指出这是第一本此类的著作,第一次大量译介了中国
19世纪不但是俄罗斯绘画的一个新开始,更是一个俄罗斯艺术的决定性的纪元。本书从历史和民族文化的角度来重新认识19世纪俄罗斯绘画,将它放在当时的俄罗斯思想和文化背景中进行剖析,运用世界绘画比较的方法探讨俄罗斯绘画的演进过程、它同欧洲绘画及俄国社会现实的关系,深入考察了19世纪代表性画家的个性及其作品,勾画出它独有的精神风
本书介绍了印象派艺术的发展过程,印象派艺术是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了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然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本书列举了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等名
《绘画境界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主要针对当代艺术的困境,试图在“绘画境界论”中寻找一条走出困境的途径。当代艺术与中国古代绘画不再处于对立之中,而是在一种新的境界中产生交错的关联,重新把古代艺术带入当代境界之中,继续释放它的思想潜能。
六朝是我国绘画理论正式产生的时期,六朝画论各篇又都很精彩,对于后来历代的画论思想也深有影响。虽然此前对于六朝画论已有诸位专家做过专门研究,但关于六朝画论的解读,理解不到位、乃至误会误解之处,仍在在而有。因此,六朝画论有必要继续加以深细的研究。本书分上下两部分。上编“六朝画论注释”,收顾恺之、宗炳、王微、谢赫、姚很等五篇
海派、京派和岭南派对中国近现代画坛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民初画坛三足鼎立的局面”。岭南画派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影响非常深远的一个画派类型,它不仅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对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美术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岭南画派所具有的影响力,与该派画家们一贯奉行的传播策略、运作模式、风
傅雷年轻时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教习,在西方美术史上有很深造诣。本书是在他的讲稿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补充,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以来多位大师的名作。傅雷将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融进艺术作品的讲解,深入简出、引人入深。书中除了评价作品的特色与讲述美术家的身世片段外,还提到一些由艺术实践引起的美学方面的疑难问题
博学多闻,以饱满精力毕生从事艺术创作的大卫·霍克尼,与艺术评论家马丁·盖福德合作,探索千百年来人类怎样制作图画,又为什么要制作图画。他们把各种类型的图像并置起来谈,打破了通常所谓高雅文化与流行娱乐的疆界,在不同时代、不同媒介的图画之间建立起出人意表的联系。《图画史:从洞穴石壁到电脑屏幕(全新阅读版)》增订了最后一章,内
希腊拜占庭式传统乔托所预想的现代性到底哪个在艺术史中更重要,这没有定论。意大利早期艺术发起了重要的美学运动,即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具有意大利原初性。这些具有革命性的艺术家尝试使用新媒介与新技术,他们不再只是单纯地基于墙面绘制壁画,而是在木板上创造了第一批可移动的架上绘画。为便于强调所表现人物的神性,很多绘画作品对人像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