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阐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涵和路径出发,全面分析了已有相关研究及我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政策,并以区域、城市、产业园区、行业等为案例开展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效果评估。本书认为,应从环境、经济、社会、国际四个维度理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我国减污降碳具有较大协同增效潜力,需进一步完善政策,切实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
中国目前缺乏一个系统和全面的环境政策评估框架,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通过政策评估进行“政策学习”,而这正是本书旨在填补的空白领域。通过回顾国内外政策评估框架相关文献,本书认为悉尼大学教授麦康奈尔(McConnell)提出的政策评估框架具有在中国情境下应用的潜力。麦康奈尔框架是一个系统和全面的框架,跨越计划、执行和政治三个领域。在清晰定义政策成功和政策失败的基础上,麦康奈尔教授进一步提出了一套衡量政策成功或失败程度的指标体系。 然而,这个框架和相关指标体系没有经过测试,其对中国的环境政策的适用性值得考
本书是一部关于白令陆桥——从俄罗斯到加拿大的北极陆地和海域——的综合性历史著作。作者通过讲述该地域动物和矿产资源的历史,揭示了19世纪以来人类在这片极北之地所开启的一场极具现代意识形态的试验,以及人类如何将这一偏远地区的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增长与国家力量的过程。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环境问题与生态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论述;其次,对现代全球环境问题进行了介绍,对现代环境保护的迫切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进一步对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介绍,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科学理论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最后,通过对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研究,来对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进行了探讨。
本书精心收录了2021-2022年部分文章,以期为我国环境外交发挥决策参考作用。全书共分四章,主要内容包括:全球环境治理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
本书以中国绿色发展转型作为切入点,聚焦党中央治国理政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通过公共政策与市场机制协调共建生态文明制度的理论路径与研究视角,围绕为什么要建立市场化机制、建立什么样的市场化机制,以及如何建立市场化机制三大现实问题,对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MBIs)内涵与外延、演变历程、运行机制、对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机理、政策选配与动态最优调适机制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构建既契合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趋势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理论、方法与政策。
从阿兹特克人的同类相食,到墨西哥城的陷落,人类的态度和欲望在历史中始终占据显著位置。从因鸟粪而起的战争,到香蕉共和国的出现,人类文明所依存的自然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为节点,拉丁美洲历史被分割为截然不同的两段。遗失的文明曾如何生存与发展?欧洲的殖民者又带来什么变化?走遍新热带地区,跨越六百年时间,带你探索离人间天堂不远之地上生生不息的文明。 同一颗星球丛书从全球史的宏大视野出发,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下的星球危机,反思和再叙述时代浪潮中的人与社会关系。它既包含千百年来
.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由西方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环境通史,在广泛吸收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各历史时期各地区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会通,对中国的长时段人与环境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考察。书中指出,在数千年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经由市场联系的中央政权和农业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而中国发达的农业在养活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单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