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达纲领批判》一书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包括马克思的《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和他1875年5月5日给威廉·白拉克的信。《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以劳动问题为主线,关涉平等、公平问题,关涉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问题,关涉自由、民主问题,关涉国家职能转变及国家未来走向等问题,是一部以劳动为核心的政治哲学著作,是一部集中、系统地展示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的作品,是我们深度思考劳动问题可资借鉴的不可多得的经典文献。
《马恩通信选集》作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领导和组织编译出版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重要著作之一,其中收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信密切结合了现代中国革命斗争的任务,阐明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策略和态度,为我们党的理论建设、抗战策略和方针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因此,研究《马恩通信选集》的编译和传播过程对于我们从一个侧面来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历史价值。
该书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宣传普及系列丛书之一。本书通过马克思与燕妮,马克思与女儿们,以及小燕妮、劳拉、爱琳娜之间的通信,展现马克思与燕妮伟大的爱情、马克思的良好家风,等等。为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提供了文本保证和基础。全书约20万字。
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诞生的》最先于1973年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狄茨出版社出版。书中收集了当时发表的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关西欧工人运动发展,有关马克思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和各种机会主义派别的斗争,特别是有关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一些具体历史资料,例如:正义者同盟为制订纲领所作的努力,1838年卡尔·沙佩尔所写的《财产共有制》残稿,等等。这对我们进一步学习《共产党宣言》,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属于“回眸经典”系列。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首个纲领性文献,这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有国际性的著作。近百年来,中国先进的理论工作者为编译出版《共产党宣言》进行了不懈努力,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共产党宣言》已成为中国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教材之一。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1978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分界线,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划分为两个部分,本书研究的是从1949年到1978年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本书以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作为核心线索,梳理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后“前30年”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学说和政策发展。以期对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启发和借鉴。
本书较为全面介绍了列斐伏尔异化理论的主要内涵,系统地阐发了其异化概念的特殊性:列斐伏尔在继承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之余,融合现代性批判和微观权力转向的理论视野,开辟了新的异化批判领域,同时他试图将异化和日常生活、空间、时间等概念结合在一起,对异化的批判推进至全社会的范围。一方面,列斐伏尔认为,马克思并没有规定异化从产生到消亡的准确时间,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但是它并不会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终结而随之消失。另一方面,异化在人类社会进入新世纪之后扩张了它的活动范围,从经济领域
本选题以19、20世纪之交尤其是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至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这段时期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围绕着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内部和国际工人运动中的根本性问题——“革命还是改良”的问题,以对资本主义时代的认识、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选择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三个问题为研究主线,按照历史的逻辑对关切论争主题的最主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理论派别的代表人物—伯恩施坦、卢森堡和列宁三人关于此问题的理论探索过程进行系统化考察,同时还以十月革命问题为理论焦点分别就三者的思想观点的理论分歧进行了系统梳理和
马克思撰写《资本论(1867-1882年手稿)》的历程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867-1870年为第一个创作时期。马克思在这一创作时期撰写的手稿收入第40卷(上)和第40卷(中)。其中第40卷(上)收载马克思于1867—1868年围绕《资本论》第二册和第三册撰写的13篇手稿。第40卷(上)收载的与《资本论》第二册有关的手稿包括:《<资本论>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章开头部分》、《<资本论>第二册按主题挑选的引文摘录》和《<资本论>第二册<资本
本成果主要围绕“马克思开辟的国家观道路”这个中心而展开,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文献梳理和理论阐释相结合、历史发展和逻辑演变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探究马克思开辟的国家观道路的革命性变革及其当代价值,特别是把马克思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从规范的层面尝试性探究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力图为指导和推进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做出有意义的理论工作,为“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大时代课题提供理论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