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
《阅微草堂笔记》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容斋随笔》涉猎范围极广,经史典故、天文地理、诸子百家之言及诗文语词,无所不包。其重要的价值和贡献,则是对历代典籍的重评、辨伪与订误,并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在中国文献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清许珏撰,二十四卷,前有秦敦世《序》、许珏像、陈宝琛题像赞、墓志铭,卷末有跋、《勘误表》。记事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月至宣统三年(1911)八月,收录《奏议》三卷、《出使公牍》一卷、《佐轺牍存》二卷、《禁烟牍存》二卷、文四卷、诗二卷、书札五卷、《家书节抄》一卷。
本书共二十卷,包括序、墓志铭、状、碑、传、记、牍、祭文、启、跋、杂著等,体裁广泛,内容丰富,如关中文学风貌、水利治理、边防维护、节孝义行等方面,皆有文论述。
《曾国藩全集书札(套装共2册)》是曾国藩写给长官、朋友和僚属的私人信函。本册书信按照其写信的对象进行分类,又对每个人的信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以便读者查阅。
《曾国藩全集奏稿(套装共3册)》分为三卷,其内容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的“遵义大礼疏”起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正月的“楚岸盐引淮川分界行销折”止,将其一生的奏折进行重新筛选编撰,将所有重要奏稿收录在内。 据现有可见的奏折,其中绝大部分和镇压太平军有关。从奏稿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曾国藩是如何由一个无足轻重的在籍侍郎,逐步成为清军主将,并进而平定太平天国的。除此之外,奏折叙述*多的便是剿捻和自强运动的各项建议。
本书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还记载了许多平民在科技上的创作,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收录并梳理梁从诫先生历年来的随笔,杂谈以及访谈资料,更加全面地介绍梁从诫先生对文化,环保领域的理念和贡献,让读者对梁从诫有更加客观地认识与评价。
《批牍》是旧时高级官员对下级官员来文的批示公文。曾国藩写作批牍的对象,有省级文职高官布政使以至道台、太守与县令、县丞,有省级武职高官提督以至总兵、副将与参将、游击,也有平民百姓、讼棍地痞;有的是军纪督察,有的是官风纠察,有的是官德教导,有的是军务指示,还有税务征收、漕粮催缴以及洋务交涉、教案处置与海防筹划。这里有经验体会、失误与不足,也可由此一窥世相百态、官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