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坦尼森在书中依托在世界各地的实地考查,探讨了自然的未来和即将到来的第六次大灭绝,以及人类能否熬过大灭绝的考验,并以此进行了一系列推理思考:没有了人类,海洋是否能够恢复以前的面貌?生命的形态能否恢复到人类出现之前变得非常大?会有极少数人类熬过即将到来的大灭绝吗?这些人群会不会孤立成为不同的物种?征服火星能否带来另一种形态的人类?我们能否将思想上传至电脑成为一种虚拟形式的生命?基因工程能够创造出一种更加智能、更加长寿的生物吗?我们该如何识别下一种人类?他们在哪?
迈克尔?坦尼森从二叠纪生命大灭绝、物种的起源、演化、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的进化、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等多角度,采访了近210位科学家、环保人士,得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用事实和数据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善待自然和生命是多么的重要!
科学家强力推荐图书
灾难即将来临,人类终将归于尘埃,可生命进化却仍将继续。
坦尼森将自己对来自世界各地区科学家们的采访编纂成册,记录了关于生命的引人入胜的历史,以及由人类所造就的地球生命的凄凉处境和第六次大灭绝后的生命预测。用事实和数据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善待自然和生命是多么的重要!
序 言 译者的话
现代环境运动的起始以20世纪50年代蕾切尔·卡森(Rachel Louise Car-son,1907 ~ 1964)《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问世为标志,这部标志性的著作,唤醒了国际社会对环境破坏、对动物保护的关注,人们对环境保护逐步取得共识,越来越受到重视。
20世纪90年代,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共同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开始得到宣传和普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得到认识和肯定。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历经了上百万年形成的包括热带雨林、珊瑚礁、温带草原等生物群落被严重破坏,它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成千上万的物种和独特的群落正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国际权威保护组织INCU所列濒危物种和中国红皮书所列的保护物种除了极少数物种在人类的干预和保护下有所增长外(如我国的麋鹿、朱鹮、大熊猫等),绝大多数种类都面临着栖息地质量下降、栖息地破碎化、非法偷猎和人为干扰的影响,有识之士在呼吁重视我们目前面临着地球生命的“第六次大灭绝”,唤起各国政府、国际机构和普通大众关注地球,关注与我们同在一个星球的生物多样性,关注这些与我们的祖先一道从远古走来的物种。现代人类(Homo sapiens)没有权利消灭它们,只有权利和义务保护它们,因为地球运转不需要人类,而人类的生存则需要地球。
《下一个物种》 的作者迈克尔·坦尼森从二叠纪生命大灭绝、物种的起源、演化、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类的进化、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等多角度,采访了近210位科学家、环保人士,得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用事实和数据阐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善待自然和生命是多么的重要!
想想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人口剧增就知道人口增长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世界著名的电影城好莱坞就位于这里。1781年,当时西班牙统治者说服44个人从墨西哥出发,调查这片新发现的、充满自由的土地。到了1800年,当时定居的44人增加到315人。再到了1850年,墨西哥将加利福尼亚州割让给美国后,人口也只是1,610人。再到了1900年,人口达到了102,479人。1950年,人口到了1,970,357人。而如今,洛杉矶的人口接近390万。1900年之前的120年的时间,人口才增加了10万多人,1900年之后的不到120年时间,人口增加了380万。
纵观世界人口也呈现类似的指数增长趋势。公元1世纪,世界总人口数量约为2,000万。在最初的一千多年里,人口数量缓慢增长,但在第二个一千年里,特别是在后期,人口数量加速增长。到了1800年左右,世界总人口数量也只是10亿。到1930年,总人口数量才20亿。到1987年,总人口数量为50亿。到2011年,总人口数量为70亿。到2024年,世界总人口数量预计将达到80亿。如果以过去五十年的速度增长,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270亿,这将使地球难以维系。
人类的未来在哪?地球的未来在哪?《下一个物种》 也许能给我们启示!
感谢海南出版社领导和编辑同志选择出版此书。感谢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大光教授的信任,再次推荐我们的团队翻译此书。
感谢远在美国的陈浩源先生帮助翻译了最难理解的两段文字。
我们的团队为本书的翻译付出了很多,其中李生强翻译了前言和致谢;王松负责第一章和第二章;周雪婷负责第三章和第十三章;莫海萍负责第四章;黄海燕负责第五章和第八章;林峰翻译了第六章和第七章;唐祺玲负责第九章和第十二章;蒋娇云翻译了第十章和第十一章;谢海负责了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黄乘明和周岐海负责全部的校对和部分翻译工作。
相信这部书的出版,同样也能引起社会大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对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黄乘明
广西师范大学 周岐海
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