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蒲松龄完成了他那愤世嫉俗的激情宣泄,构筑起了一个以民间生活和传统故事为载体、以儒家仁德思想忠孝仁义为核心的治国安邦的思想体系,编排出了以正反面典型艺术形象为代表的一整套生动活泼的系统化教材,表现出了他那惩恶劝善的救世婆心,也实现了他用通俗文艺服务村农的良苦用心,成为他那个时代无可比拟的超前和完美的不朽之作。但是就对蒲松龄的认识而言,仅此还是不够的,诚如高明阁所说,这“实在也是作者世界观的飞跃的一个重要标志”。聊斋俚曲是蒲松龄思想境界的高度升华,它体现了蒲松龄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这是我们对蒲松龄认识的必须。可惜,至今我们有些人仍然只把俚曲当作故事来玩味,而对于蒲松龄,对于他的聊斋俚曲的社会意义、艺术价值尚未能做出应有的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用明清俗曲作曲牌用白话方言编写的唱本。聊斋俚曲是蒲松龄一生俚曲著作的总称,其中包括了他十六岁时写的《督丈词》和晚年的《磨难曲》《墙头记》等十六部著作,是包含了小曲、说唱、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内的艺术综合体。
聊斋俚曲的选材立足民间,着眼大局,看似平常事,实则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题材、大热点,体现了蒲松龄在俚曲创作上的大构思、大手笔!俚曲的创作,囊括了蒲松龄一生的社会阅历和感悟心得,汇聚了其家乡世代流传的奇闻趣事,耗费了其毕生的心血,运用了其所有的艺术才华,调动了几十年的创作经验,立体式地勾勒出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官网结构,倾尽了其苦辣酸甜的满腔激情,艺术地、全景式地描绘出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风俗图。俚曲作品对平民百姓勤劳、善良、勇敢、贤孝的优秀品质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对他们所遭受的压迫、穷苦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对封建皇帝及其整个封建官僚集团的贪酷罪行揭露得淋漓尽致;作品所涉及的社会面更为广阔,所反映的社会矛盾也更为深刻;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吏治的种种弊端,揭示了封建社会一定会灭亡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奏响了一曲封建社会的挽歌,敲响了旧时代的丧钟。就聊斋俚曲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的广泛而深刻的程度来讲,它比《聊斋志异》更高出一节;从聊斋俚曲与《聊斋志异》中同一内容的相关篇目比较而言,它比《聊斋志异》更胜出一筹。如果说蒲松龄因《聊斋志异》而被世人推崇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话,那么,将聊斋俚曲尊称为“通俗话本之最”是一点也不为过的。正如邹宗良先生所说:“《聊斋俚曲》的写作,正反映了蒲松龄的思想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说,正是这些反映了蒲松龄晚年的思想变化的俚曲作品,表现出了超出《聊斋志异》的思想高度。”①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更能看清聊斋俚曲的真谛,就会更能认识它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
聊斋俚曲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蒲松龄完成了他那愤世嫉俗的激情宣泄,构筑起了一个以民间生活和传统故事为载体、以儒家仁德思想忠孝仁义为核心的治国安邦的思想体系,编排出了以正反面典型艺术形象为代表的一整套生动活泼的系统化教材,表现出了他那惩恶劝善的救世婆心,也实现了他用通俗文艺服务村农的良苦用心,成为他那个时代无可比拟的超前和完美的不朽之作。但是就对蒲松龄的认识而言,仅此还是不够的,诚如高明阁所说,这“实在也是作者世界观的飞跃的一个重要标志”②。聊斋俚曲是蒲松龄思想境界的高度升华,它体现了蒲松龄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这是我们对蒲松龄认识的必须。可惜,至今我们有些人仍然只把俚曲当作故事来玩味,而对于蒲松龄,对于他的聊斋俚曲的社会意义、艺术价值尚未能做出应有的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刘秀荣,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淄博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出版学术著作3部,主持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33篇。在1986年淄博市首届柳泉艺术节上,参演曲目(聊斋俚曲《磨难曲·旷野逢仙》)获音乐创作一等奖,演员一等奖;演唱的曲牌入选《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东卷》。
刘婷婷,200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硕士,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讲师。主持《聊斋俚曲保护传承研究》课题,出版学术专著《中西方钢琴音乐艺术理论研究》等。
曲牌是聊斋俚曲的立命之本(代序言)/陈玉琛
绪论
第一章 聊斋俚曲的生成
一、蒲松龄生平简述
二、聊斋俚曲生成的客观环境
三、蒲松龄创作聊斋俚曲的真实动机
四、聊斋俚曲体系的形成
第二章 聊斋俚曲的流传
一、聊斋俚曲的概念争议
二、聊斋俚曲的流传
第三章 聊斋俚曲的文学研究
一、聊斋俚曲的思想内容
二、聊斋俚曲与《聊斋志异》的比较研究
三、聊斋俚曲的艺术形式
第四章 聊斋俚曲的音乐研究
一、聊斋俚曲音乐发掘及研究中的主要历史事件
二、聊斋俚曲曲牌的挖掘整理
三、吴钊的调查报告《蒲松龄的“俚曲”》
四、聊斋俚曲曲牌的鉴别
五、聊斋俚曲失传曲牌的寻找之路
六、聊斋俚曲的音乐艺术特点
七、陈玉琛的聊斋俚曲理论体系的构建
八、俚曲与《戏三出》
第五章 聊斋俚曲的曲牌
一、聊斋俚曲的曲牌及其特征
二、聊斋俚曲曲牌的来源
三、聊斋俚曲曲牌的调式及音调特征
四、聊斋俚曲的曲体结构
五、曲牌是聊斋俚曲的立命之本
六、聊斋俚曲曲牌选粹
第六章 聊斋俚曲的语言
一、淄川方言语音特点
二、方言字
三、方言词汇含义
四、语法规律
五、歇后语及诙谐幽默的语言
第七章 聊斋俚曲的演唱
一、声音的一般要求
二、聊斋俚曲演唱的特殊要求
三、各类曲牌的用声方法
四、聊斋俚曲演唱的其他要求
五、聊斋俚曲演唱的伴奏
附录:关于高校聊斋俚曲传承模式的构建研究
一、社会传承聊斋俚曲现状调研
二、高校在聊斋俚曲保护和传承中的优势
三、聊斋俚曲课程内容、性质及教学原则
四、聊斋俚曲的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后记
《聊斋俚曲论纲》:
聊斋俚曲文体的基本特点是唱白相间、散韵交织,不论是叙述体还是代言体,都遵循着这一格局。不难理解它是吸取承袭了鼓词、诸宫调的特点来写作的,而这些文体的远祖都是变文,因此我们说“变文是俚曲的远祖”;而从俚曲的重大发展辉煌业绩来讲,又可以说“俚曲是变文发展的峰巅”。所以我们才总结了下面两段话:
“聊斋俚曲创作于清代初期,在艺术形式上它承袭了变文说唱相间、散韵交织的本体,又充分吸收借鉴了前代说唱艺术千年来积累的经验,它有犹如唱赚之集若干曲调为一套数,又有诸宫调之多宫联章的手法,并加以引子、尾声,使俚曲的结构形式丰富多样、严谨而又完整。……它以明末清初异样新鲜的俗曲时调为主,兼收南腔北调及南北曲为点缀的思路,做了重大改进,圆满完成了俚曲艺术形式方面的改革,大大增强了俚曲的民俗气质及鲜明的时代感。在语言上又以白话及方言为主,并大量选用俚谣民谚,使其形象生动,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受到了农民百姓的热烈欢迎。这便是蒲松龄的俚曲,一个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又善于吸取外来艺术表现手法的俚曲,一个集多种说唱艺术于一身、汇多种说唱艺术形式为一体的俚曲,一个以通俗性为主要特征而又富有鲜明时代感的俚曲,一个集说唱艺术之大成而又独树一帜的俚曲。如果说诸宫调的作者们有着‘驱遣前人的遗产’(郑振铎语)之气概的话,那么,聊斋俚曲不仅继承了她那宏伟的气魄,而且在使俚曲更民间化时俗化方面又大大前进了一步。从此,俚曲便有了自己独立的品质,俚曲的大旗便在说唱艺术的历史上,更在百姓们的心头上高高竖立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