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会出现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完全不同的许多特征,使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面临全新的挑战和压力。这就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培育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为使广大党员干部更深刻地理解新常态下我国社会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更深刻地理解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保民享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我们编写了《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若干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重要讲话精神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问题,随后,在多次重要讲话中进一步阐发了如何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需要克服的错误认识,新常态下的新机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正确判断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特征,抓住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蕴含的辩证法
综观古今中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让13亿多人口通向幸福、文明、成功的光辉道路,究其原因就在于就是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坚持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典范。
第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符合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曾经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①物质决定意识的世界物质性原理要求在处理一切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时,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毛泽东曾经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经济形势总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不能用过去的老思维思考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面临的新问题。当今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30年前、20年前、10年前、5年前乃至3年前都大为不同。正确的决策来自于从运动中对客观事物做出科学判断,既要看到“不变”,更要看到“变”。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根据变化了和变化着的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形势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科学判断。“明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们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③
第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矛盾的,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也就是说矛盾是时时处处都存在的,我们不能空想处于一个没有矛盾的真空世界,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必然产生。犹如一个人在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等各时期都会遇到不同的烦恼一样,关键是如何摆脱烦恼,处理好矛盾。要处理好各种复杂的矛盾,就需要善于发现和妥善解决主要矛盾。“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④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从供给和需求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供给总量不足,是典型的短缺经济,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点是增加供给。而9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则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就是扩大需求,即千方百计扩大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
前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
重要讲话精神
专题一: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三、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专题二:新常态下的重要战略机遇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
二、充分认识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发生的新变化
三、牢牢抓住战略机遇
四、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专题三:新常态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极限
一、辩证认识经济增长极限
二、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到极限
三、新常态开辟中国经济增长新天地
四、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专题四:创新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一、创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二、为什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专题五:协调发展: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结构
一、经济新常态下协调发展的新内涵
二、经济新常态下协调发展的新背景
三、经济新常态对协调发展的新要求
专题六: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的永恒主题
一、绿色发展的内涵
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如何坚持绿色发展
专题七:开放发展:开拓中国经济大格局
一、坚持开放发展的重大意义与关键所在
二、新时期坚持开放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专题八:共享发展: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
一、共享发展的深刻内涵
二、实现共享发展的战略举措
三、破解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
专题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驱动中国全面转型升级
一、何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缘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专题十:精准扶贫:如何“精”怎样“准”
一、精准扶贫的战略重大意义
……
专题十一: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后记
《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若干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从国际环境来看。虽然局部战争和冲突不断,恐怖主义蔓延,海盗猖獗等不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甚至比较突出,少数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周边也还存在不稳定因素,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和平就是世界性大规模战争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打不起来;发展就是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除了少数处于战乱的国家,绝大多数都在谋发展,世界经济仍然处在较快增长区间;合作就是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都在开展深度的经济政治文化合作;共赢就是各个国家和地区从合作中实现了多赢。经济全球化虽然也带来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为我国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继续深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全面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等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第二,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汹涌澎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深刻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几乎所有领域发生了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①从历史上看,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动并引发产业革命,促进产业升级,并引发综合国力和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明显的改变。以蒸汽机、纺纱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英国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以电、铁路等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在美国和德国,美、德经济实力超过了老牌的英法,成为世界强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在美国,美国继续领跑世界经济。过去中国错失了三次产业革命的机遇,导致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特别是科技差距越来越大。目前以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3D打印等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兴起,不少领域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特别是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科技研发及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大大提高,我国完全有能力抓住这次科技革命机遇,促进产业技术赶上世界领先水平。
第三,我国经济结构全面优化升级。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和优化,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已经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格局,未来,第三产业的产值和劳动力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因为我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劳动生产率依然较低,低于同等发达程度国家和地区水平,第三产业发展依然有巨大提升空间。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是必然趋势。从产业技术水平看,三大产业均出现了自动化、智能化趋势,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角落,促进三大产业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消费升级趋势明显,城乡居民消费更多地向发展资料、享受资料过渡,休闲、旅游、健康、保健等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结构更加合理,社会投资、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公共产品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我国出口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由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转向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为主。从城乡结构来看,到2015年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按照基本完成城镇化时城镇化率达到80%计算,即使按照我国城镇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测算,还需要25年时间才能完成城镇化。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年要转移农村人口约1300万,相当于每个月要创造出一座100万人口的大城市,过去是未来仍将是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而且城镇化不仅意味着城镇人口比重提高,更重要的是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需要提高城镇化质量,特别是对教育、医疗、卫生、水等公共产品的巨大需求。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换上了新的发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