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非农化的价格确定问题研究》针对当今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征地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认为其核心是确定合理的农地非农化价格。在较详尽地分析各学派地价地租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农地价格的决定和影响因素以及农地非农化价格的决定和变化因素。从理论方面提出了一套农地非农化价格确定的方法,还提出了时间因素对区位的影响、多因素土地竞标理论、地产泡沫形成等理论,测算了土地资产增值、区分了土地资产增值中的确定性增值和不确定性增值,对土地价格理论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并提出了征地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书中不仅有理论的分析,而且有实证的方法;不仅归纳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也提出了自己的新理论和观点,是“三农”政策制定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籍。
农地非农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我国由于近年加快了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步伐,农地非农化问题日益突显。大量的农地转为非农用地,耕地直逼18亿亩红线,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农民。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农地非农化是通过国家征收集体土地为国有,然后再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方式进行的。这个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引发了很多问题,由于征地问题而上访,成为取消农业税后农民上访的主要焦点问题。农民对现状不满以及地方政府强行征地导致了政府和农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征地还导致了政府寻租行为以及资源浪费,极大地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征地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征地问题引发的种种矛盾,直指现行征地补偿制度。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补偿标准过低的问题。如何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所以要首先抛开制度因素,探索农地非农化的合理定价方法,是当今农地非农化研究的核心问题。
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农地非农化价格的确定问题进行了研究,其目的就在于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对农地非农化的价格确定问题进行分析,并与实际相结合,探索一种相对合理的农地非农化的价格确定方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农地非农化的价格确定问题,对于现行农地征收制度的改革和征地补偿标准的制定有理论指导意义。对于土地价格理论有重要的补充意义。对于维护农民土地权益、集约利用和保护耕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都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的研究内容按照下列顺序展开。
第一章由经济学相关理论确定了土地价格的基础。首先从价值价格理论出发,对几种价值价格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然后根据价值价格理论回答了学术界颇有争论的土地是不是商品,土地有没有价值与价格,土地的价值与价格是如何决定的问题。认为土地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是土地是生产资料,可以有价格。土地价格决定于地租。
第二章对土地价格的基础,即地租的决定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地租的起源和地租的决定角度,对经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做了总结和评论及取舍,为下一步研究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认为地租的决定不能只根据一种理论单独决定,要取各种理论的精华之处。
第三章确定了农业用地的价格基础。农地非农化的基础是农业用地。农业用地的价格基础,是农业用地的地租。农地地租的决定,以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方法论上采用以生产费用论和边际效用论为基础的边际分析方法和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农业用地的地租量,进而计算农业用地的价格。通过理论推理、日本经验的借鉴和我国的实践三个步骤进行。
第四章对农业用地的价格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和调整。从农业用地的用途、位置、质量和资产增值几个方面对农业用地价格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量调整。并伴有案例分析和日本经验借鉴。
第五章对农地非农化的价格变化和确定问题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农地的价格后,再看非农用地的价格如何。首先确定一个非农用地价格的基础,然后再对其按照用途、区位和级别及资产增值三个因素进行调整。最后得出农地非农化后的价格增值。
第六章进行了相关案例的实证分析。首先对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进行了实际的测算,并将测算结果与实际地价进行了比较。其次列举了农地非农化的国家征地和农村集体土地直接流转两种模式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第七章对现行的农地非农化价格确定方法进行了评论并提出农地非农化合理定价的重要意义。对我国现行征地补偿费制定标准、产值和倍数的问题、土地资产增值问题、土地增值收益的归属问题、征地补偿费的归属问题以及现行土地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评论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最后总结了农地非农化合理定价的重要意义。
农地非农化的价格确定是当前农业与农村经济甚至整个经济当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因此中央一再强调并多次出台了有力的政策措施。但是农地非农化价格的确定又是一项极其复杂、难度极大的工作,既涉及到理论创新,又涉及到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既涉及到农业用地的价格基础,又涉及到非农化土地的价格增值问题。而征地制度的改革及利益的重新分配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缓慢的协调过程。但只有正确定价,才能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才能实现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伟大事业。
原英,女,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内蒙古农业大学创新培育团队《农村牧区综合发展创新团队》骨干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农村牧区综合发展、土地经济理论与政策。主持和参加17项科研课题,其中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主编和参编专著和教材7部,累计撰写约30万字。
引言
0.1 问题的提出
0.1.1 大量的农地转变为非农用地
0.1.2 大量的失地农民的出现
0.1.3 农地非农化制度
0.1.4 农地非农化的核心问题
0.1.5 农地非农化价格确定的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土地价格理论的研究
0.2.2 土地价格确定方法的研究
0.2.3 农地非农化的研究
0.2.4 对研究现状的评论
0.3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0.3.1 研究方法
0.3.2 资料来源
0.4 研究框架与创新
0.4.1 研究框架
0.4.2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1章 土地价格的基础
1.1 关于价值与价格的不同观点
1.1.1 劳动价值论
1.1.2 均衡价格论
1.1.3 边际效用价值论
1.1.4 生产费用价值论
1.2 土地的价值与价格
1.2.1 土地是不是商品
1.2.2 土地有没有价值
1.2.3 土地有没有价格
1.2.4 土地价格的决定
第2章 地租的决定
2.1 经济学中关于地租的理论
2.1.1 地租的起源
2.1.2 地租的决定
2.2 对于地租理论的评论及取舍
2.2.1 地租的剩余价值决定论
2.2.2 地租的级差地租及区位决定论
2.2.3 地租的供求决定论
2.2.4 地租的边际生产力决定论
第3章 农业用地的价格基础
3.1 农业用地地租的决定
3.1.1 “三位一体公式”的另一种解释
3.1.2 边际生产力的作用
3.1.3 农业生产函数
3.1.4 地租资本化
3.2 日本经验
3.2.1 土屋圭造
3.2.2 新谷正彦
3.2.3 速水佑次郎
3.3 我国的应用
3.3.1 计算土地产出弹性
3.3.2 计算农地价格
3.3.3 影响农业用地价格的因素
第4章 农业用地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调整
4.1 农地用途
4.1.1 劣等土地决定论
4.1.2 最优收益决定论
4.1.3 理论基础
4.1.4 计算
4.1.5 实践案例
4.2 农地位置
4.2.1 农地的位置影响地租,是由于存在运输成本
4.2.2 农地位置对地租的影响特别重要,还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
4.2.3 案例分析
4.3 农地质量
4.3.1 农地质量的内涵
4.3.2 农地质量的计算方法
4.3.3 案例分析
4.4 农地的资产功能
4.4.1 再看收益资本化法
4.4.2 农地的资产增值情况
第5章 农地非农化的价格变化
5.1 非农用地的基础价格
5.1.1 土地纯收益及还原利率的确定
5.1.2 土地基准地价
5.1.3 案例
5.2 非农用地价格的调整
5.2.1 非农用地的用途
5.2.2 非农用地的位置和级别
5.2.3 非农用地的资产增值
5.3 农地非农化的价格增值
第6章 案例分析
6.1 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的农地非农化价格分析
6.1.1 庞各庄镇的西瓜产业
6.1.2 庞各庄镇的工业
6.1.3 庞各庄镇的农地非农化
6.2 关于农地非农化的几个案例
6.2.1 H省S市3个村
6.2.2 J省Y村
第7章 结论
7.1 对现行农地非农化的价格确定方法的评论
7.1.1 关于现行征地补偿费的制定标准
7.1.2 关于产值和倍数的问题
7.1.3 关于土地资产增值的问题
7.1.4 关于土地增值收益的归属问题
7.1.5 关于征地补偿费的归属问题
7.1.6 关于土地市场问题
7.2 政策建议
7.2.1 改革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确定合理的农地非农化价格
7.2.2 改革现行征地补偿费的分配方法,确定合理的农地非农化增值的分配机制
7.2.3 建立和完善农地非农化市场
7.3 合理确定农地非农化价格的重要意义
7.3.1 有利于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7.3.2 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更好地保护耕地
7.3.3 有利于打破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7.3.4 有利于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
7.3.5 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