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行的特征表现为严重的人车混行,在现有的行人过街设施中,未设置行人过街信号的人行横道占绝大部分,在通过这种过街设施时,驾驶人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考虑交通弱者的优先通行,这就导致车辆与过街行人的交通冲突可能性加大。因此,机动车与行人冲突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如何对驾驶人和过街行人的决策行为进行精确的数学描述,进而提出有效的控制策略成为研究难点。将博弈模型引入至驾驶人与行人决策行为研究中,可丰富道路交通安全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为开展其他具有类似特征交通行为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此外,夜间道路能见度降低,虽然城市内大部分道路均布设有照明设施,但灯光的照射角度及范围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在这种环境下驾驶人视认特征会有所改变,使其不易发现前方障碍物或突然出现的过街行人。当夜间行车速度过快时,如果驾驶人未能及时视认出过街行人,来不及采取减速或制动措施,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为了降低交通事故率,提高夜间行车安全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在夜间或危险的路段行驶的车辆尽量降低速度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但其并未给出相应的夜间安全行车速度推荐值。应用驾驶人视认距离-车速-光照强度关系模型确定不同照明条件下人行横道处安全车速建议值及合理的照明设计指标,可为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城市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提供参考,进而提高过街行人的安全水平。
本书受河北省交通安全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城市道路路段驾驶人与过街行人行为特征及安全保障”(JTKY2015002)、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非合作动态博弈论的驾驶员与过街行人决策行为规律研究”(201215176)、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夜间环境下城市道路冲突区交通安全保障研究”(20140204026SF)资助,全书分为九章,依次为绪论、驾驶人与过街行人决策行为试验与博弈关系、驾驶人与过街行人决策风险概率及收益函数、驾驶人与过街行人决策行为博弈模型、城市道路路段行人过街信号设置、驾驶人夜间对过街行人的视认试验、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车速的关系、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夜间车速限制与照明设计指标。本书分工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程国柱第1、2、3、4、6、7、8、9章,石家庄铁道大学刘博航第2、3、4章,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池利兵第5章,长春工程学院徐亮第9章,全书由程国柱负责统稿,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刘博通、莫宣艳、李德欢参与了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知识产权出版社刘爽编辑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参考了有关标准、规范和论著,在此谨向有关编著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