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海西纪实文学丛书》是一套反映八闽大地县域(市、区)经济社会发展、地方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观的纪实文学集。自2007年春安溪有关方面邀请采风创作起,至今已应邀走进近50个县(市、区),出版了50多册集子(其中包括应省有关部门邀请采风创作的专集)。这套丛书作品都是作者深入基层创作的,体例统一,布局合理,内容全面,特色突出,文化味浓,可读性强,得到普遍欢迎。丛书由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和福建省作家协会联合组织编写。写作和编撰过程中,得到各地党政部门的帮助和支持。
朱谷忠,原名朱国忠,福建莆田人。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乡野情歌》《红草莓的梦》《五彩恋》《回答沉默的爱》《笑,黄金》《朱谷忠散文自选集》《唱在山乡水寨间》《走八闽》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十余部。现为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
第一辑 山水行吟
初探九阜山
泮洋石帆的绝唱
“五江之源”话平和
九龙湖·九龙洞
周宁二题
铁观音的梦
德化读瓷
惠安石头记
水仙花,永远的故乡
永泰“夫人李”
探访芙蓉李之乡
万春园外的白梅树
铺满月光的小路
斜滩:沉淀的风华
一座山和一个人
第二辑 风情探秘
湄洲风情录
漳浦剪纸如是观
东山歌册
寻觅飞翔的永安山歌
南鼓王·南音魂
灵与肉的舞蹈
叩开集美“非遗”的门
探访金沙张圣君
向海延伸的民俗
浦城薏米的传奇
古田水果的“四大名旦”
水际村:人与水的变迁
乍洋:梦里到过的地方
写在黄金走廊上
侠骨柔肠百转时
第三辑 故土萦怀
白塘秋月
穿过故乡的田野
梅林村探梅
雁归故里
船游延寿溪
萩芦溪
石桥
故乡的六角亭
远山
迎春
回家
过年
特殊符号的春联
南方的冬日
《人与山水的约会》:
德化陶瓷有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有着如此强盛的艺术生机,能不教来这里的世人心揣敬意、虔诚细读?
然而读瓷,又该如何读起?
迄今为止,在德化,已发现的古窑址有二百七十多处,倘要一一赏读,大概无人能及。事实上,德化有多少古瓷今瓷遍布世界,其间又有谁能数得过来?单说作陶瓷名人,在瓷圣何朝宗之前,即唐时德化,就出过陶瓷名家颜化彩,继之还有张寿山、林朝景、陈伟等赫赫名匠。清末和民国初年,也出现了苏学金、许友义等名家以及名望极高的陈其泰大师。建国至今,瓷雕艺术家的名字,更像星星一样闪烁在陶瓷史上,可谓名瓷名家,层出不穷,使人感觉钟灵毓秀的德化,特别地魅力天成,特别地引人人胜。
由此看来,在德化读瓷,心不能太大,更不能太贪,须沿着作陶制瓷的历史发展的节奏,把握一个经脉,细细探源,深深体会,徐徐吐纳,久久体味,或许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当然,不同的人,自会读出不同的感觉和韵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永善读德化的白瓷,先读出胎质细腻致密,釉层莹润,“给人以温文尔雅的印象”,他读出了德化瓷器首先以其质地美而诉诸人的一种直觉,是一种高级别的赞词。德化县委书记陈全顺读新一代陶瓷艺术大师陈仁海的“中国白”则读出“瓷雕是创新的艺术”、“创新是艺术家的灵魂”,从而盛赞“陶瓷是人,陶瓷是艺术,陶瓷是形象,陶瓷是情感”。而那一年女作家唐敏从德化回来和我聊天谈到白瓷,脱口而出:“以白为贵,这是天赐德化的恩惠。”她也不避嫌,说德化白瓷“瓷质如此洁白细腻温嫩,很难表现男性”。她说她读过德化瓷雕艺术家的诸多精品,从观音为代表的女性瓷雕,从渔女到古代四大美人、红楼十二钗等等,又连连叹道:“德化水清已难得,更难得连土也白到唯女难塑,塑成便有超凡脱俗的气质,德化水土实是天地独钟神秀的痴情之地。”唐敏这些话活脱脱勾画出德化白瓷如幻似梦、让人着迷又让人沉醉的感觉。由读瓷读出她的感觉和对德化的感情,最终她说:“早将德化两字当成是瓷写的,德化是瓷,瓷就是德化。”唐敏的这段可称作经典的话语可以证实,她谈白瓷,是感受并接受了一种神奇和美丽的冲击的。
事实上,中国三大瓷都之一的德化,向来以出产珍稀瓷器闻名于世;有的人从中读出德化水的灵秀,有的人从中读出德化土的本真,有的人从中读出德化火的明艳,有的人从中读出美的质感。还有的人,如当地的一位文化人连玉基,读瓷追溯,迷上了家乡瓷窑废墟的残片,从残片读出瓷的柔性。宁静、从容、洁净、坚贞,即使破碎也棱角分明,从而找到了一种“以瓷为魂”的精神启示。更有当地文学协会的一位作家林文荣,竟从德化瓷器中读出香味,说在岁月不断更替中,就是瓷香引领着他从少年走向成年,还将继续走向老年。读瓷读出这样奇异的感觉,仿佛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德化瓷器的神奇独特和精美绝伦。事实上,当你步入德化陶瓷博物馆,浏览德化陶瓷的创业史、发展史,以及一件件光彩熠耀的艺术珍品,或走访崛起腾飞的陶瓷企业,你仿佛都会感觉自己正打开德化陶瓷这一本博大精深的大书,你会立即沉入其中,并且发现眼睛是不够用的,你只能用心去感受那多彩多姿的历史和世界,感受陶瓷那些美好的色泽和蕴含于其中的情感,甚至蕴含于其中的魂魄,并为之发出赞叹。
瓷确是可读的。尤其德化瓷,细读时常常会感受一种历史和现实的交替,一种深刻的人生认知。我有幸读过德化历史上一些陶瓷大师的传世之作,也读过当代德化陶瓷工艺大师的诸多至精至美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有专家给予极高的评价,但就我个人而言,当代中我喜欢的有许兴泰的《渡海观音》,杨建民的《拐仙过海》,柯宏荣、陈桂玉的《沧海一声》,苏清河的《三打白骨精》,苏玉峰的《百子献寿》,周雅各的《十八手观音》,陈德卿的《唐伯虎点秋香》,许兴泽的《天女散花》,许瑞峰的《中华红大圆弧》,陈丽玲的《潇湘二妃》,郑燕婷的《百花篮》以及曾玉真、陈再兴的《春天的故事》等等。这些作品,不管是采用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或是采用玉红瓷、宝石黄、中华红,个个单纯素洁,极具腴润、典雅之美,特别是在造型样式、装饰图案、工艺技法诸多方面,都显示自身的显著特点,表现出高超的水准,凸现了经典作品的风范。还有一位工艺美术师徐文福,他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着力创新,在科学与工艺、生活与艺术、物质和精神、传承与超越之间找寻更为和谐的状态,其努力的方向值得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