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地域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两千多年间“番禺”一直处于核心的地位。本书是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地理规划、旅游科学以及理工学科等多学科背景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在多年收集文献资料、开展田野调查基础上完成的综合性研究报告,较为深入地解释了华南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域文化创造与重构的过程,对现代化与城市化背景下地方文化传统的保护、阐释与继承,提出了许多兼具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的观点。
导 言
番禺文化的研究、重构及发展,无疑是一个具有深刻学术意义和重要现代价值的课题。在岭南地域社会的历史发展中,两千多年间番禺一直处于核心的地位。“番禺”一词指的不仅仅是一个地域行政单位,在更重要的意涵上,“番禺”也长期被视为一种文化的象征。这也就是近代以来番禺县(区)的行政版图虽一再被压缩,但时至今日,许许多多祖居此地现已分属其他区县的海外乡亲,仍以“番禺人”作为自我认同标志的缘由所在。
毋庸讳言,由于行政地域范围的变迁,也由于30余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引致的外来居民的大量涌入,更由于历史上从未遭遇过的强大市场力量的介入,番禺文化的传承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史工作者对地方文化传统的解释隐约出现了一丝迷茫,而原居民与新来者之间对本地文化发展的理解与期待,也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着某些差异。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之下,2012年7月,番禺区委宣传部委托中山大学组建“番禺文化发展战略基础研究”课题组,对番禺文化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开展具有学术积累意义的基础研究。这样的安排,建基于对文化和学术的珍惜与敬畏之上,无疑是富有远见的。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中山大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地理规划、旅游科学以及理工学科等多学科背景的10多位专家学者,分为6个工作组,在番禺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地方上许多前辈和年轻志愿者的热诚帮助下,收集文献资料,开展田野调查,考察文化和旅游产业,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进展,终于形成这样一份综合性的研究报告,来表达对番禺文化及其未来发展路向的若干理解。
我们以为,近期番禺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魅力独具的岭南文化示范区”的文化发展目标,是一个与时俱进、切合实际、将会产生长远影响的重要举措。我们知道,文化历久而弥新,传统的保护、阐释与继承,实质上也就是文化再造与文化重构的过程。地方文化存在于每个人心中,通过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而得以表达,就像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所指出的,“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也就是说,文化传统一代一代、自然而然地形塑了我们许多不言而喻的行为法则。这也就意味着,随着世代的交替,特别是在经济社会迅速变迁的年代,文化也会自然而然地随之改变,个人及其群体言谈举止的变化,常常在更本质的层面上,反映出他们对历史记忆的选择和对文化传统的认知发生了转变。每一代岭南人心中,其文化体验和文化认同实际上是很不相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岭南文化永远都是“魅力独具”的。番禺提出打造“魅力独具的岭南文化示范区”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正是这样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打造“魅力独具的岭南文化示范区”发展目标的提出,首先表达的是对历史传统的尊重。城市的历史是城市文化的主要内容,一个有“文化”的城市首先应该珍视和爱护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审视城市文化的个性和出路。我们知道,自古以来,“番禺”作为广州这个城市的重要名称,一直表达着作为中外文化荟萃之地的意涵,西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这里汇聚,并向内地扩散,成为中华大地得风气之先的“南风窗”。因此,我们才再三强调,“番禺”的意义不仅在于其作为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的具体内容,我们在从事“番禺文化”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有更大的胸襟,不能拘泥于现代的行政地域。也正是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打造“魅力独具的文化示范区”才真正有其文化上的源头活水,既在学术传承上学有所本,在实践中也更显得大道自然。
我们也知道,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提倡珍惜、承继和重构历史文化传统的目的,还是在于提升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的水准和品位。根据课题组的研究,从各国著名城市当代文化建设的经验看,如下的文化特点或文化标准,对打造“魅力独具的岭南文化示范区”,应该是有参考价值的:
——拥有著名的文化机构,例如著名的博物馆、艺术馆、歌剧院、电影中心等。同时存在鲜活的文化场景或有影响力的文化事件,包括电影节、音乐节甚至是丰富的夜生活、街头表演等。
——拥有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
——拥有强大的运动社区,拥有举办国际运动赛事的经验。
——拥有世界知名的教育机构,如大学及研究机构。
——拥有有重要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世界遗址或文化遗产。
——拥有发达的旅游及相关产业,对外来访问者高度友好。
——常常成为艺术、媒体、电视、电影、游戏、音乐和文学等表现的场所和主题。
——具有“榜样效应”,经常成为历史参照、范例。
上述这些特点,往往成为人们衡量城市文化重要性和文化品味的约定俗成的标准。现代“番禺”作为广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城市文化战略也应该包含对上述某些文化特点的追求,在保护历史传统、弘扬历史文化的同时,建立起能与全球化文化语境进行有效对话、发展和建设当代文化的机制。
这是一份与文化发展战略有关的基础研究,我们认为,在《番禺区文化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之后,在采取各种行政措施达致打造“魅力独具的岭南文化示范区”相关目标的同时,特别要重视城市文化建设观念的转变。就是要从更宏阔的文化发展脉络出发,重新认识和定位番禺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意义,走出只是从岭南文化的视野出发来定义番禺文化传统的局限。与此同时,又要更清楚地强调坚持本土立场,各种文化建设都应尽力在以我为主的范畴下发展。挪用非本地知识和概念来取代本土概念和知识体系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尤其是各种艺术节、文化节的策划,尽量不要盲目模仿和借用非本土的知识。
在打造“魅力独具的岭南文化示范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现代公民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地方的文化品味往往是通过日常生活中普通民众的言谈举止来表达的。也正因为如此,潜移默化地开展公民教育和人文教育,让民众通过文化环境的熏陶,成为更加珍惜地方文化传统、自觉遵守现代生活规则、更加全面发展的文明的现代人,即使对番禺这样有着丰厚文化积累的地方,也是很有必要的。在地方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本地居民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至关重要。“番禺”作为一种整体的、广义的文化象征,有其久远的历史基础;广义的“番禺人”的身份,也得到许多世世代代生活在番禺及其周边地域的居民(包括移居海外者)的广泛认同。要让“番禺”成为本地人的骄傲,必须整体地保住她的生命与性格,不管行政区划如何变化,要让历史与记忆的完整脉络存留于城乡的空间和时间之中,与原居民和新来者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让“番禺”成为一个对本地人有意义,且能够让一代一代的后辈倍感亲切和骄傲的文化符号。为此,通过开展博物馆教育、编写乡土历史文化教科书、组织文化夏令营等活动来培养民众的历史文化认同,推动面向民众与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计划等,都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要培养民众的文化认同感,一个有效的途径是重视对城乡“文化空间”的保育。“文化空间”是指城乡居民聚集并发生诸多文化交流活动的地方,番禺现存的许多古村落、旧街巷,还有祠堂与传统庙宇,不但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支撑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本地人认同的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这种历史悠久的街区文化一旦遭到破坏,作为文化的主体的人一旦离散,赖以生存的文化便可能失去土壤。在既有城区、街区和乡村的基础上,应以活的社区为单位,尊重居民的主观认同,更加注重对“文化空间”的理解与发掘,更加注重社区间的文化传播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建设一些与百姓日常生活贴近的文化设施,构筑新的“文化空间”,在日常生活中,在与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细节中,表达一个“文化示范区”应有的文化品味,也是潜移默化培养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现代公民意识所必需的。除了不可或缺的博物馆、图书馆、城市中心广场、文化中心这些引人注目的建筑之外,建设更好的社区小图书馆、更多的粤剧粤曲“私伙局”、更便捷的无线上网环境、更多的咖啡厅、更多的名人故居标识等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设施,可能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一个地方的所谓文化品味,其实是可以通过这类看似无心,实则十分有意的“亲民”的细节营造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微观环境和景观的布局,更多地从人的日常生活体验、感受和社区意识培育的角度去做文化保育和环境营造,尤其是要重视城乡改造和建设中的细节。
番禺要打造“魅力独具的岭南文化示范区”,就要吸引更多优秀的文化人才,而其中一个尚未得以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是广州大学城和“华南板块”的存在。广州大学城及以其为中心的广州国际创新城,集中了全省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大学,这成为番禺文化建设的优势所在。好大学的存在对一个地方文化建设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大学与社区共生共荣、互为促进。好大学与生俱来的明显的人才集聚效应、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对新文化潮流的敏锐感觉,对所在地域的社会文化发展,可发挥不可多得的推动作用。而广州大学城周边的“华南板块”,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大批优秀的学者、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聚居的地方,若能努力营造让他们觉得舒适、宽松、资讯丰富、富有挑战性、便于进行思想碰撞的软环境,让他们在心智上和感情上都能更多地融入番禺,自我认同为“番禺人”,那么,番禺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软实力自然可以大大丰富和提升。
番禺要打造“魅力独具的岭南文化示范区”,务必以更开阔的胸襟、更广大的视野去拟定自己的文化战略和发展思路,也有必要更多地从外来访问者的视角来理解番禺、定位番禺、传播番禺。同样至关重要的是,要充分发动和鼓励本地广大民众认同并参与“文化示范区”建设,让番禺成为番禺人的骄傲,成为一个对本地人有意义的、在国内国际上有更大声誉的“文化名区”。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番禺民众对自己乡土文化的热爱和珍惜,深深地为前辈学者孜孜不倦守护文化遗产的仁厚之心所感动,而年轻一代文化工作志愿者热情、新锐且合乎规范的文化追求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种在其他地方已不常见到的深植于民间的文化意识,无疑是番禺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最值得珍惜的财富,也是番禺得以打造“魅力独具的岭南文化示范区”的优势所在。
从事本课题研究的学者学科背景不同,学术兴趣有别,若仔细阅读本书各个章节,不难发现其间有一些具体论点存在相互冲突的情况,甚至连其背后的学术价值观也不尽一致。这也是一项多学科合作、以学术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的的认真的“基础研究”所难免的。我们相互之间反复研讨,但没有强求一致,还是希望这样“求同存异”的工作,对番禺的文化建设能多一些裨益。
导 言/1
第一章 番禺文化的历史定位/6
一 解读“番禺”/7
二 历史变迁中的“番禺”的文化价值/14
三 当代“番禺文化”之定位/21
第二章 番禺城市化的冲击与文化调适/54
一 从乡村文明到城市文明/54
二 快速城市化的冲击/77
三 城市文化的调适/112
第三章 番禺乡村文化与传统村落之保护与提升/132
一 番禺乡村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目标与定位/134
二 番禺乡村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现状描述及利益相关者分析/147
三 番禺乡村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建议/159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调查/168
一 调研方法与进程/169
二 番禺区非遗保护工作现状/173
三 番禺区非遗工作困境/220
四 非遗理念再认识——为了谁的非遗?/232
第五章 番禺文化产业战略研究/240
一 文化产业发展现状/240
二 国内外文化产业案例分析/254
三 番禺文化产业概况/261
四 番禺文化产业调研及SWOT分析/286
五 番禺文化产业发展对策/297
第六章 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315
一 结合发展的现状分析/315
二 结合发展的资源条件/325
三 结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339
四 结合发展的理论基础/350
五 结合发展的战略体系设计/360
附录一 番禺县建置沿革表(增订版)/377
附录二 番禺区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