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视唱教程/21世纪音乐教育丛书》包含了视唱学习中从变化音体系和调性转换内容的单声部视唱,全部都配有正谱伴奏,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正谱伴奏是作曲家亲笔写作的。这些作曲家都是为世人熟知的著名作曲家,另外,作品涵盖了艺术歌曲、钢琴曲、重奏曲、协奏曲、管弦乐曲、歌剧选段、舞剧选段、民歌等体裁。由于全部都带有原著的伴奏和声,所以对于学生准确把握艺术风格、积累各种和声语言有很大益处。伴奏部分除少数声乐曲目外,基本上完全使用原版伴奏;歌剧咏叹调使用了其声乐伴奏谱的钢琴缩谱;某些钢琴曲目做了织体上的调整;还有一些根据交响曲总谱整理的缩谱,在尽可能保持作品原貌的情况下对织体做了适当的简化,以减轻视奏的困难。
视唱教材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为核心任务,运用丰富多元、经典凝练的音乐语言,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
本教程所选视唱曲目以1958年翻译出版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列宁格勒国立音乐学院,即现彼得堡音乐学院的一部分教师)编写的《视唱教程》(原版为苏联国家音乐出版社列宁分社1939年出版)为基础的。《视唱教程》是一部非常实用的视唱教材,其主要编著者苏联著名视唱练耳教学专家、列宁格勒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授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前言中说:“编者详尽地研究了单声部方面的各种困难……”。1998年西安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下文称“西音教研室”)组织编写的《单声部视唱》(下册)大量采用了《视唱教程》的条目,另外还加入了一些中国作品、雷蒙恩.卡卢利的《法国视唱教程》中少量的内容。2012年西音教研室编写的《视唱分级教程》(第Ⅳ册)中又加入了少量现代风格的作品。此外,2003年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编写的《单声部视唱教程》、2004年中国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室编著的《视唱练耳分级教程》中也选用了其中大量的条目。如今,数十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些视唱曲目对学生视唱练耳水平的提高、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视唱曲目至今仍然在各校视唱练耳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很多重要的视唱教材中都能发现《视唱教程》的素材。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其《视唱练耳、乐理教学法论集》中说,“为主调音乐作品,例如为浪漫曲伴奏时,最好采用原作者所写的伴奏,如果不能全部采用,则至少采用原作者的和声。”上海音乐学院《单声部视唱》(下册)中的教学法建议提到,“应尽量用原著的伴奏配合视唱以保持作品的艺术完整性。”对于作曲家来说,其作品的旋律和伴奏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是一个艺术的整体,如果只呈现出其旋律部分,那么这个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作曲家在创作之初就是通盘考虑的,而不是先完成其中一个再完成另一个。某些情况下,艺术形象的塑造是两者共同完成的,而且不分主次,甚至旋律声部和伴奏声部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角色上的置换。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完美的视唱就是一个艺术作品表现的过程,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则应该全部由其自己单独完成,这就是“弹唱”。
本教材包含了视唱学习中从变化音体系和调性转换内容的单声部视唱,全部都配有正谱伴奏,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正谱伴奏是作曲家亲笔写作的。这些作曲家都是为世人熟知的著名作曲家,另外,作品涵盖了艺术歌曲、钢琴曲、重奏曲、协奏曲、管弦乐曲、歌剧选段、舞剧选段、民歌等体裁。由于全部都带有原著的伴奏和声,所以对于学生准确把握艺术风格、积累各种和声语言有很大益处。伴奏部分除少数声乐曲目外,基本上完全使用原版伴奏;歌剧咏叹调使用了其声乐伴奏谱的钢琴缩谱;某些钢琴曲目做了织体上的调整;还有一些根据交响曲总谱整理的缩谱,在尽可能保持作品原貌的情况下对织体做了适当的简化,以减轻视奏的困难。编者在教材的编订中,对从奥斯特洛夫斯基《视唱教程》中所选的某些作品旋律进行了一些处理,如删去了一些篇幅的间奏(出于曲目篇幅的考虑,本教材较少见到长休止的情况,所以相应的伴奏部分就要删去)。除此之外,笔者在教材的编订过程中,对《视唱教程》中的一些错误(如错音、变音记号等)也都进行了订正。
本教材所选曲目尽可能准确标注作曲家、作品名称、编号(中外文)信息,以方便师生使用。
第一章 变化音视唱
第一节 变化音视唱简析
第二节 变化辅助音和变化经过音
第三节 小调降Ⅱ级
第四节 变化邻音
第五节 半音音阶
第六节 变化音模进
第二章 转调视唱
第一节 转调视唱简析
第二节 近关系转调
一、转平行调
二、大小调转属调
三、大小调转属调的平行调
四、大小调转下属调
五、大小调转下属系统的平行调
六、同主音大小调之间的转调
第三节 远关系转调
第四节 模进转调
第三章 现代音乐视唱
现代音乐视唱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