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形成与传承的经典事例》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以及调查研究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作风、学习之风、民主的作风为主题,从党的90多年的奋斗历史中,选取了60多个经典故事,以真实的背景、生动的细节、朴实的语言,诠释了党的优良作风的形成和一代代的接力传承,希望使后人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从优良作风中吸纳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更加自觉、更加自信、更加坚强。
序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1.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找回来了
2.广为人知的著名校训
3.这十五个字,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4.大学小讲师提出了时代大命题
5.“马列主义竟出在你们这个小茅屋里了
6.在高州开始破题
7.科学发展使黄土高坡披上了更多绿装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1.毛泽东为儿子请了一位陕北农民当老师
2.”把你这里作个依靠群众解决住房问题的试点
3.这里没有什么首长,大家都是普通劳动者
4.英文版《邓小平副主席文集》告诉世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多少个除夕、新年,他都是和基层群众在一起
6.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
7.人民群众在他们的心中至高无上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1.延川县长被雷击身亡之后
2.三个月的错误,三十多年的自我批评
3.“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
4.“那个时候在武汉,我们自己也有错误”
5.历史在遵义城柏公馆的批评声中转弯
6.对四位政治局委员作指名道姓的批评
7.不听你们讲莺歌燕舞,要有真正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四、艰苦奋斗的作风
1.野兽出没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2.重庆八万元的奢华接待不及延安的家常便饭
3.-块手表修了好多次,一双拖鞋穿了二十多年
4.只要我当一天总理,就不盖政府大楼
5.他们都是一样的人
6.他的形象一直在习近平的心中
7.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
五、“两个务必”的作风
1.我们绝不当李自成,希望考个好成绩
2.解放军成军以来唯一一次彻底的败仗
3.他们倒在了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下
4.这句格言来自党的“八大”开幕词
5.同一个题词内容,两次挥毫书写
6.在西柏坡重温那段使人警醒的话语
7.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六、调查研究的作风
1.毛泽东三到才溪乡
2.伯延村的四个昼夜
3.回到家乡问计农民
4.改变中国的南方巡视
……
七、学习之风
八、民主作风
参考文献
后记
《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形成与传承的经典事例》:
3.这十五个字,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陈云早在延安时就坚持按实事求是这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他生前多次强调过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其实质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是一致的。
“不唯上”,不是说上级的指示不听从,不执行,而是说接到上级指示后要认真研究,考虑怎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不要机械照搬。
“不唯书”,不是说不读书,而是说读书时要认真领会精神实质,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只唯实”,就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是可信的。
陈云的这种提炼,不仅是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而且给我们提出了做到实事求是的具体原则。
如何了解事实?陈云的做法就是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去了解事实。他有一句名言,就是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研究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制定政策。
1949年5月,他从东北调回中央负责中财委工作后,7月份就开始了解全国的财政经济基本情况,带领财政部门的一部分负责干部去上海调查。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提出了统一全国财经工作和摆脱困境的基本设想及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平时在北京的时候,尽管工作繁忙,时间紧张,但他还是每月挤出一些时间去王府井、前门、东单、天桥等市场作调查,了解日用百货、蔬菜、肉食等供应情况和物价变化势态。有一天,他下班没回家,让司机拉他到大栅栏去看市场、察行情去了,家里人不知他的去向,四处打电话询问,结果虚惊了一场。
1951年到1961年,陈云为了发展农业,解决缺粮问题,四次亲自下农村做调查研究。第一次是1955年1月中旬,去了解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执行情况。这次他直赴青浦县小蒸乡,住在老战友陆铨家中。专门看了米店、粮仓,找农民、商人、教师、居民、于部座谈,征求对粮食统购统销的意见。有称赞的,也有反对的,有的只称赞统销不称赞统购,各种意见都有,陈云让大家随便讲,有什么就说什么。然后,他向大家耐心地解释了国家为什么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取得了大家的赞同。但通过调查,陈云了解到征“过头粮”的问题,回到北京后立即向中央提出粮食统购统销中的“三定”政策,即定产、定购、定销,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赞成和拥护。第二次是1955年5月至7月,调查范围从北边的黑龙江到南边的广东,从西边的陕西到东边的上海,重点在江苏、浙江两省,集中点首先还是青浦小蒸乡。在这里,他与农民探讨亩产如何能翻一番,有无可能?需要多长时间?需要什么条件?经过调查,认为十年内粮食亩产翻一番在苏南地区是可以的。别的地区怎么样,他又先后去了山西、安徽、湖南、吉林等地,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提出南方和北方增产的办法和条件。指出农业要发展,除靠政策、科技、投资外,还要靠水利、化肥和机械。第三次是1957年3月,还是到了青浦县,主要调查血吸虫病的危害及治疗情况,以保护农业劳动力。第四次是1961年6至7月,又去青浦县小蒸乡。主要调查“大跃进”后如何尽快恢复农业生产,并邀请著名经济学家薛暮桥、中国农科院江苏分院院长顾复生等3人同往。他住在农民家,吃在农民家,历时半个月,两个半天听报告,开了10次专题座谈会。陈云四到青浦调查,共研究了10个问题,写了3个专题报告。经过他的调查,了解到了事实的真相,对中央制定政策起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