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29 元
丛书名: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配套教材
- 作者:柴畅 编
- 出版时间:2016/8/1
- ISBN:9787312040580
- 出 版 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TG801
- 页码:27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2
- 开本:16开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从课程体系看,它是联系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类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教学过渡到专业课教学的桥梁。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机械及其零部件的几何量精度设计,正确理解设计图纸上的精度要求,合理设计产品质量检验方案和进行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生产企业和计量检验机构的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从课程体系看,它是联系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类课程的纽带,是从基础课教学过渡到专业课教学的桥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机械及其零部件的几何量精度设计,正确理解设计图纸上的精度要求,合理设计产品质量检验方案和进行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本书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减速器设计作为主要实例,分析其几何量精度设计,加深学生对几何零件公差的理解,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生产企业和计量检验机构的专业人员参考使用。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编者决定出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本书对第1版的部分内容做了更新,在编排上做了改进,修改了书中有关文字、图表和图样标注中的错误和遗漏。
本书以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为主线,遵循“加强基础、精选内容、调整体系、重在应用”的编写原则,依据全国高校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采用我国最新的国家标准,阐述了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全书分为3个部分:第1部分为几何量精度设计基础,包括绪论、尺寸精度、几何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轮廓,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几何量精度基础体系。第2部分为典型零件几何量精度设计,内容包括滚动轴承、键和花键、圆柱螺纹、渐开线圆柱齿轮等,这部分不仅是几何量精度设计内容的贯彻应用,还揭示了典型零件的特殊性。第3部分为几何量精度综合设计与检测,内容包括几何量精度综合设计与综合实验、孔及轴尺寸的检测、几何误差的检测和表面粗糙度轮廓的检测等,这部分讲述了几何量精度检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介绍了常用的几何量测量仪器原理与测量方法及数据处理,可作为实验指导书使用。在每章的结尾附有习题,为相关知识点的巩固提供支持。
本书的编者是合肥工业大学长期教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的骨干教师,由柴畅担任主编,吴仲伟和周丹担任副主编。全书共分11章,其中第1章、第2章和第5章由柴畅编写,第3章和第9章由吴仲伟编写,第4章、第6章、第7章和第8章由周丹编写,第10章由周丹、郑盛新和常伟杰编写,第11章由吴仲伟、周丹和潘晓蕙编写。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和错误,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部分 几何量精度设计基础
第1章 绪论
1.1 课程简介和任务
1.1.1 课程简介
1.1.2 课程的任务
1.2 互换性的概念和作用
1.2.1 互换性的概念
1.2.2 互换性的作用
1.2.3 互换性的种类
1.3 公差与检测
1.3.1 公差
1.3.2 检测
1.4 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1.4.1 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
1.4.2 标准的分类和代号
1.4.3 优先数系和优先数
1.5 几何量测量的基本知识
1.5.1 有关测量的基本概念
1.5.2 长度值的传递及量块
1.5.3 测量方法与计量器具的分类
1.5.4 计量器具的技术性能指标
习题1
第2章 孔、轴极限与配合及其尺寸检测
2.1 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2.1.1 几何要素的术语及定义
2.1.2 有关孔和轴的定义
2.1.3 有关尺寸的术语及定义
2.1.4 有关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及定义
2.1.5 有关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2.2 常用尺寸孔、轴《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构成
2.2.1 孔、轴标准公差系列
2.2.2 孔、轴基本偏差系列
2.2.3 孔、轴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
2.2.4 孔、轴常用公差带和优先、常用配合
2.3 常用尺寸孔、轴结合的精度设计
2.3.1 孔轴结合的应用场合和选择原则及方法
2.3.2 配合制的选用
2.3.3 标准公差等级的选择
2.3.4 配合种类的选择
2.4 未注公差线性尺寸的一般公差
2.5 尺寸的检测
2.5.1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
2.5.2 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
习题2
第3章 几何公差
3.1 概述
3.1.1 几何误差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3.1.2 几何公差的研究对象
3.1.3 几何公差的特征项目、符号及其分类
3.1.4 几何公差带
3.2 几何公差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
3.2.1 几何公差代号
3.2.2 被测要素的表示方法及标注
3.2.3 基准要素的标注
3.2.4 几何公差的简化标注
3.3 几何公差带
3.3.1 形状公差带
3.3.2 基准
3.3.3 轮廓度公差带
3.3.4 方向公差带
3.3.5 位置公差带
3.3.6 跳动公差带
3.4 公差原则
……
第2部分 典型零件几何量精度设计
第3部分 几何量精度综合设计与检测
参考答案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
第1章 绪论
1.1 课程简介和任务
1.1.1 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机械精度设计是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大家了解并初步掌握互换性生产原则及公差与配合的规律与选用;掌握零件几何量精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在结构设计中合理应用公差标准打下基础,并为后续机械零部件设计等课程及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起着联系设计类课程与制造类课程的纽带作用,以及从基础课教学过渡到专业课教学的桥梁作用。在后续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都要用到本课程所学的知识。
本课程与“机械制图”、“工程训练”、“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及后续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本课程时,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知识。既需要能够读图、懂得图样上的标注,也需要了解机械加工的一般知识,熟悉常用机构的原理。
2.课程作用
本课程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作用:
机械设计通常可分为三部分一一机械的运动设计、机械的结构设计和机械的精度设计。
机械的运动设计是根据机械的工作要求,适当地选择执行机构,通过一系列的传动系统组成机器。这个过程主要是以实现机械运动要求为目的的运动方案的设计,机器的运动方案用机构运动简图表示。在机构运动简图中,不考虑构件的截面尺寸和形状。
机械的结构设计是根据机械零件应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便于装配与维修、强度高和寿命长等要求所进行的设计。机械的结构设计用机械的零件图和装配图表示。
机械的精度设计是根据机械的功能要求,正确地选择机械零件的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以及表面粗糙度轮廓要求而进行的设计。机械的精度设计要求标注在机械的零件图、装配图上。机械加工中存在各项误差,若机械零件的设计中没有精度要求,则设计的产品就没有实际意义。
本课程是一门以一般通用零件的几何量的精度设计为核心,论述基本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技术基础课程。本书结合一些零部件,就其几何量的精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展开讨论,目的是通过对这些典型零部件的几何精度设计,使学生掌握有关的设计规律和技术措施,从而具有设计其他通用零部件和某些专用零部件几何量精度的能力。
3.课程内容
本课程由“几何量公差”与“几何量检测”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有一定的联系,但又自成体系。“几何量公差”属于标准化的范畴,而“几何量检测”属于计量学的范畴。它们是独立的两个体系。
本书将几何量公差与几何量检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教学中公差是讲授重点,检测主要在实验课上介绍。
4.课程特点
因为本课程术语、定义多,符号、代号多,标准、规定多,经验、解法多,所以刚学完系统性较强的理论基础课的学生,往往感到概念难记,内容繁多。而且,从标准规定上看,原则性强;从工程应用上看,灵活性大,这对初学者来说,较难掌握。但是,正像任何东西都离不开主体,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主要矛盾一样,本课程尽管概念很多,涉及面广,但各部分都是围绕着保证互换性为主的精度设计问题,介绍各种典型零件几何精度的概念,分析各种零件几何精度的设计方法,论述各种零件的检测规定等。所以,在学习中应注意及时总结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要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做实验和写实验报告,实验课是本课程验证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