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俗通史”(插图本)。本书阐述了元代风俗及其演变。作者利用各种历史、文献等资料,叙述了元代时期的丧葬、饮食、居住、服饰、行旅、生育、婚姻、养老、丧葬、商贸、信仰、岁时等风俗习惯。
《中国风俗通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出版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其间承蒙读者的厚爱,多、次加印,被学术界推称为中国风俗史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众所周知,风俗的内涵极其丰富,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诸多层面,历来有关研究著作论述的范围颇有出入。我们与各卷作者经过多次的认真讨论和深入研究,在认真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按其内容和形式,将其分为饮食、服饰穿着、居住与建筑、行旅交通、生育、婚姻、寿诞、卫生保健与养老、丧葬、岁时节日、交际、经济生产、娱乐、宗教信仰等大项,并努力探讨各个时代风俗的基本特征及演变规律。在写作时,力图用洗练和平实的语言,详尽的文献和考古史料,以及丰富多彩的历史图像,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风俗的各个方面作细致入微的整体揭示和准确考证,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本次修订改版,我们仍按历史断代划分,定为原始社会、夏商、两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元、明、清、民国十三卷,力图更加全面、科学、深入、系统地反映各个时代的风俗特点,同时又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差异,将每一段历史时期中最值得探索的热点、最能反映当时社会生活风尚的事例加以发掘和论述,进而从风俗角度对整个中国历史提供一种诠释。
21世纪,是学术大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学术创新的时代,一个读图的时代。如何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学术图书走向市场,贴近大众,并让他们更易读懂,并获得快感和美感,是值得我们探索的,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为此,我们与出版方一起对各卷图书的插图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增加了大量第一手的、精美的、存世罕见的文物历史绘画、书法及碑刻等方面的图片,使丛书的文字与图片相得益彰,更好地展示中国风俗的历史画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历史的关系和条件的限制,要在每一卷的相关内容里都配上插图,并非易事。特别是有的朝代距今甚远,如史前时期、夏商时期,距今三四千年以上,不仅史料不足征,探索当时的风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要进行图片收集更是难上加难,而这些正是需要读者谅解的。
陈高华 徐吉军
收起全部↑
总序
导言
第一节 元代历史简述
第二节 风俗观念和风俗政策
第一章 饮食
第一节 粮食结构和粮食加工
第二节 副食结构和副食加工
第三节 蒙古和回回的食物结构
第四节 酒、茶和其他饮料
第五节 饮食方式
第二章 服饰
第一节 蒙古族的传统服装
第二节 笠帽与罟罟冠
第三节 宫廷与官吏服饰
第四节 质孙服
第五节 民间服饰习俗
第三章 居住
第一节 草原游牧民的居住习俗
第二节 斡耳朵(宫帐)及其内外陈设
第三节 宫城和宫殿建筑
第四节 宫廷陈设与生活用品
第五节 城市基本生活设施
第六节 城乡居民的居住习俗
第四章 行旅交通
第一节 交通工具的使用
第二节 旅途风俗
第三节 军事行旅习俗
第四节 两都巡幸风俗
第五章 家庭与婚姻
第一节 多妻制婚姻形态与家庭
第二节 妻妾制婚姻形态与家庭
第三节 赘婿、童养媳与驱良婚等
第四节 婚礼习俗
第五节 家庭伦理道德风尚
第六章 医疗卫生
第一节 医疗习俗
第二节 医生和医药
第三节 养生与卫生
第四节 陋俗种种
第七章 丧葬
第一节 土葬习俗(上)
第二节 土葬习俗(下)
第三节 火葬习俗
第四节 官员守制
第五节 蒙古祭祖风俗
第八章 物质生产
第一节 农业风俗
第二节 禳灾风俗
第三节 游牧和狩猎习俗
第四节 手工业、商业风俗
第九章 信仰
第一节 宗教信仰
第二节 东岳崇拜
第三节 天妃、关羽和城隍崇拜
第四节 巫觋与巫术
第五节 算命、相面和占卜
第六节 蒙古族的萨满崇拜
第十章 节日
第一节 节假日与天寿节
第二节 正旦、立春
第三节 寒食、重午
第四节 中元、中秋
第五节 重九、冬至
第六节 游皇城等宗教活动
第十一章 游艺
第一节 球类竞技
一、马球
二、步打球
三、蹴鞠
第二节 各种室外竞技
一、射柳
二、放走
三、角抵(相扑)
四、打髀石(髓)
五、划龙舟
第三节 室内竞技活动
一、围棋
二、象棋
三、双陆
四、投壶
第四节 民间游戏
一、放纸鸢
二、荡秋千
三、斗草
四、顶针(真、针)续麻
五、拆白道字
六、猜谜语
第五节 戏曲和傀儡戏
一、构栏和露台
二、戏曲品种
第六节 说唱伎艺和杂技
第七节 赌博和冶游
第十二章 交际
第一节 相见礼仪
第二节 庆贺与吊唁习俗
第三节 通讯习俗
第四节 结义习俗
第五节 称谓习俗(上)
第六节 称谓习俗(下)
第十三章 语言文字
第一节 多种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二节 汉语中的蒙语词汇和蒙语硬译文体
第三节 白话文和简体字
第四节 汉语习俗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