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土壤学(第2版)》除绪论外共十一章,分别介绍了组成土壤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土壤的基本化学性质,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全国各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形成过程、基本性状和开发利用途径,土壤调查以及土壤质量和土壤资源保护等内容。在保持传统土壤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突出了土壤在持续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和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将资源与环境的理念贯穿整个教材之中。
本教材是关连珠主编的《普通土壤学》(2007,第1版)的修订版,是面对高等农业院校农学、园艺、园林、林学、植保、气象等专业以及非农业院校资源与环境等专业所编写的基础教材,并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教材在第1版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案例教学出发,既保持了第1版的特色,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融入教材,体现了基础理论与指导实践的结合,融人了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和发展新动向,内容精简,突出重点,适应了教学改革的需要。
本教材除绪论外共十一章,分别介绍了组成土壤的矿物质和有机质,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土壤的基本化学性质,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全国各地主要土壤类型的形成过程、基本性状和开发利用途径,土壤调查以及土壤质量和土壤资源保护等内容。在保持传统土壤学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突出了土壤在持续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和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将资源与环境的理念贯穿整个教材之中。
参加本教材编写的有全国十家高等农业院校的十五位编写人员,其中绪论由沈阳农业大学的关连珠负责编写,第一章由河北农业大学的李会卓负责编写,第二章由吉林农业大学的窦森和关松负责编写,第三章由河南科技学院的陈翠玲和任秀娟负责编写,第四章由山东农业大学的诸葛玉平负责编写,第五章由东北农业大学的谷思玉和沈阳农业大学的刘宁负责编写,第六章由沈阳农业大学的张广才负责编写,第七章由沈阳农业大学的张昀负责编写,第八章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辛刚负责编写,第九章分别由赤峰学院的王旭、河南科技学院的任秀娟、东北农业大学的谷思玉以及沈阳农业大学的关连珠、张广才、张昀、刘宁负责编写,第十章由山西农业大学的白秀梅负责编写,第十一章由河南农业大学的刘世亮负责编写。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各个参编院校的大力支持,各位参编人员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参考文献,并引用了国内外一些重要的文献资料,由于篇幅限制,在此不能一一列出,谨代表所有参编人员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土壤是自然环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土壤学作为应用基础学科,广泛服务于持续农业、环境生态建设、区域治理、资源利用与保护、全球变化研究等方面。本教材不仅可以作为农业院校的基础教材,也可以作为资源与环境、自然地理及其他相关院校和学科的参考用书。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真诚欢迎各位同仁和使用本教材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2月于沈阳
绪论
第一节 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一、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基地,是农林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二、土壤是制定农林业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
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四、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五、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要素
六、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二节 土壤与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一、土壤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特征
二、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三、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四、土壤沿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异质性
五、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三节 土壤科学的发展及其面临的任务
一、土壤科学的发展
二、土壤科学的任务
三、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一章 成土母质与土壤矿物质
第一节 形成土壤母质的矿物和岩石
一、矿物和岩石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二、主要成土矿物
三、主要成土岩石
四、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二节 岩石风化与母质类型
一、岩石风化作用
二、土壤母质的组成与常见类型
三、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三节 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矿物质粒级
二、土壤质地
三、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与土壤生物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与组成
一、土壤有机质的概念
二、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
三、土壤有机质的存在状态
四、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
一、土壤微生物的种类
二、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三、土壤微生物的呼吸类型
四、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三节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周转
一、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二、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三、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周转的因素
四、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四节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分及性质
一、非腐殖物质
二、腐殖物质
三、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五节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其调节
一、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二、耕地土壤有机质的保持与提高
三、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三章 土壤的孔性、结构性与耕性
第一节 土壤孔性
一、土壤孔性的概念
二、土壤孔隙数量及其表示方法
三、土壤孑L隙类型及状况
四、土壤三相比及其计算
五、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二节 土壤结构性
一、土壤结构性的概念
二、土壤结构体的类型
三、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与创造
四、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三节 土壤耕性
一、土壤耕性的含义
二、影响耕性的因素
三、改良土壤耕性的措施
四、教学案例与分析
第四章 土壤水分、空气与热量状况
第五章 土壤胶体与土壤吸收性能
第六章 土壤溶液与土壤反应
第七章 土壤养分
第八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第九章 主要土壤类型
第十章 土壤调查
第十一章 土壤质量与土壤资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