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收支是国际经济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中国贸易顺差是学术界、实业界长期关注的热点话题。研究中国贸易顺差的结构、效应及可持续性,探索其运行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国际经济理论,也可为我国科学地制定贸易、外汇、外资、产业、汇率等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贸易顺差研究:结构、效应与可持续性》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探讨:(1)相关文献回顾及评述;(2)贸易顺差的基本理论;(3)中国贸易顺差结构;(4)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及效应;(5)中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的经验分析;(6)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国际比较。
贸易收支是国际经济讨论的主要议题之一,中国贸易顺差是学术界、实业界长期关注的热点话题。研究中国贸易顺差的结构、效应及可持续性,探索其运行规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国际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我国科学地制定贸易、外汇、外资、产业、汇率等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书通过贸易顺差结构、影响因素、效应和国际比较的分析,考察了我国贸易顺差的一般性与特殊性。并通过对贸易顺差历史的考察,总结了贸易顺差的演进规律。另外,本书还基于跨时贸易理论和内生结构突变的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问题,对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及效应进行了实证。
本书的理论意义在于:一是推动相应的国际贸易理论在中国的实证应用;二是丰富了国际贸易理论并促其发展;三是为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学术参考。
本书的实际意义在于:一是从顺差结构来看,只有对中国贸易顺差结构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明确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调整的着眼点和立足点,缓解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才能正确定位贸易政策。二是从顺差持续性上看,我国外贸顺差的可持续性不仅关系到出口增长的发展趋势,也关系到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等诸多方面。贸易顺差能否持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外贸、外汇、外资、财政等政策的走向。只有在认清我国贸易顺差的本质及判断其能否持续等条件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降低其负面影响。三是通过与日德贸易顺差比较研究,总结出他们改善贸易顺差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通过研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制度安排对贸易顺差的影响,这会对中国贸易顺差的改善提供有益借鉴。
本书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结合的方法、比较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证分析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发展、现状和特征进行客观描述,又根据规范分析对我国贸易顺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理性判断,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科学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日德等国家贸易发展历史及其顺差原因、贸易构成及处理方式,并与我国贸易顺差进行了比较;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分析了我国的贸易顺差的持续性、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等效应。
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1)相关文献回顾及评述。就贸易顺差原因、影响、治理措施及持续性等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中外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评述。(2)贸易顺差的基本理论。首先对贸易顺差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进行了分析,然后就经常项目顺差与储蓄投资的理论、跨时贸易理论、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结构分析法及弹性学说进行了探讨。(3)中国贸易顺差结构。先从中国贸易顺差产生的背景进行了分析,而后分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地区结构,继而剖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商品结构和中国贸易顺差经营主体结构,最后分析了中国贸易顺:差的贸易方式。(4)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及效应。就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继而就中国贸易顺差效应进行了探讨。(5)中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的经验分析。包括简要分析了中国进出口关系的典型事实,建立了理论模型,对中国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计量分析。(6)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国际比较,就贸易顺差额进行了国际比较,其后分别对贸易不平衡度、贸易顺差结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了国际比较。
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1)从中国贸易顺差结构来看,中国大陆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地是香港地区、美国和欧盟,国内顺差城市的地理分布集中在东部沿海;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极大的优化,从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导转换到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导,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若从价值链的增值环节看,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仍然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环节,我国的劳动力要素密集的性质未变;外资企业为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加工贸易在绝大部分年份里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力军。(2)从中国贸易顺差影响因素来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国内收入、国外收入对我国贸易顺差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005年汇率改革后,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大于20%的条件下,我国贸易顺差反而增大了。因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以改善其贸易逆差在实践中是不合理的。中国参加国际垂直分工程度的增强对中国贸易顺差增长有促进作用。(3)从中国贸易顺差的效应来看,中国贸易顺差对中国实际有效汇率、对外直接投资、通货膨胀、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及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4)中国贸易顺差具有弱可持续性。根据经常项目收支跨期分析,从基于内生结构突变的计量检验结果来看,一是中国进出口之间具有包含截距项、斜率项都发生了变化的长期均衡关系,中国贸易顺差具有可持续性,表明出口贸易受到了外汇外贸体制改革及“入世”等制度变迁及2008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既包括鼓励出口的影响,也包括阻止出口的影响;二是贸易顺差的可持续性是弱可持续性,而非强可持续性,贸易出口容易受到国外经济环境的影响;三是出口主要受进出口间长期均衡关系的约束,其偏离均衡会在下月得到修正以保证进出口关系不会明显偏离均衡状态,出口企业是理性的,会自动对各期的出口进行调整,以实现跨期利润大化。
殷功利,男,1974年12月生,安徽宿松人,博士,安庆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1999年于安徽工业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7年、2012j-于江西财经大学分别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曾在某国有企业工作6年。主要研究方向是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在《国际贸易》《当代财经》《江西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篇;主编、参编教材各2部;参与横向、纵向课题4项。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2 文献综述
第2章 贸易顺差的基本理论
2.1 贸易顺差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
2.2 经常项目顺差与储蓄投资的理论
2.3 跨时贸易理论
2.4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2.5 结构分析法与弹性学说
第3章 中国贸易顺差结构分析
3.1 中国贸易顺差产生的背景
3.2 中国贸易顺差的地区结构
3.3 中国贸易顺差的商品结构
3.4 中国贸易顺差经营主体结构
3.5 中国贸易顺差的贸易方式
第4章 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及效应
4.1 中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因素
4.2 中国贸易顺差的效应
第5章 中国贸易顺差可持续性的经验分析——基于内生结构突变的单位根及协整检验
5.1 中国进出口关系的典型事实
5.2 理论模型
5.3 计量方法
第6章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国际比较
6.1 贸易顺差额的国际比较
6.2 贸易不平衡度的国际比较
6.3 贸易顺差结构的国际比较
6.4 贸易顺差原因的国际比较
6.5 贸易顺差处理措施的国际比较
第7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