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一封信给自己
吴若权(台湾知名作家)
《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这本书,提供了许多自我对话的思考模式和实用方法,如同心灵导师一般循循善诱,引领读者发现自己的特色,进而成就自我!
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
这是个好问题,每个人几乎都要花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但令人惊讶的是:有些人从来不问自己,或是,内心深处有微弱的声音在发问,却被自己用更喧哗的噪声——“我很忙”“目前的状况还可以”“何必自找麻烦”掩盖了。
青少年时期,我的人生很不如意。放学之后,常独自步行到郊外,坐在草地上,望着天空发呆。许多年以后,回头看那段日子,其实我并不是很单纯地发呆,而是很认真地问自己:“我是谁?我要往哪里去?”
高中升大学的时候,是我人生的转型期。不需旁人鞭策、督促,一个人快马加鞭往前赶,仿佛忽然之间看清了人生的方向,生怕已经大幅落后的进度再也到不了目的地。其中有一个很大的转折点,就是我阅读了几本探索自我的书籍,并且开始写信给心理辅导机构的“张老师”,建立自我对话的机制,吸收足够的心灵养分,掌握成长的关键——其实,它们就隐藏在我们每天的自我对话里。从那一刻起,我不再是需要父母操心的孩子,学会了独立面对与众不同的人生。我知道,我不是最好的,却是最独特的,我不一定可以成为第一,但绝对是唯一。
这么多年来,和自己对话,不曾止息。任何的挫折与困境,都阻挡不了心中坚持成为自己的信念。即使明明知道自己做得不够好,也会自我勉励往想要的方向前去。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经常写信给自己,有时候是透过日记,有时候是异国的风景明信片,有时候是夜半无眠的沉思,有时候只是公交站牌等候15分钟的静语。
后来,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时候,我也常勉励学员写信给自己,把他们想要对自己说的话写下来,交给我保管,两年之后从我的信箱寄出去给当事人,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声,更加亲近真正的自己。
《这一生都是你的机会》这本书,提供了许多自我对话的思考模式和实用方法,如同心灵导师一般循循善诱,引领读者发现自己的特色,进而成就自我。
人生,就是从自己出发,绕了一大圈,再重新找回自己。路途的远近,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你能不能通过自我对话,把握每一次机会,活出最独特、最灿烂的自己。
第一封信
必须赚钱为生吗
“我活了一辈子,却从未好好过日子。”
——据知名安宁照护权威伊丽莎白·库柏勒·罗丝统计,这是病患临终最常说的一句话。
亲爱的老板:
我一直很努力想把你交代的报告写完,可我却无法集中精神。你也知道,你交代我做的事,我向来很有效率,但今天不一样,我的内心开始拒绝像过去那样麻木冷漠地照着行事历做事了。不仅如此,当我决定写信给你时,我的心跳开始加速,我的手指则在电脑键盘上轻盈地舞动着。
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不寄电子邮件给你,或干脆打电话,岂不是更快,何必写信呢?我也说不上为什么,我想是因为距离更有美感,而且我也不想赶时间。换个方式来说,写信可以让我有机会边写边思考。回顾过往种种,我可以很从容地自我检视,不必担心浪费了别人的时间。总之,我可以慢慢来。至于我接下来要告诉你的事,更是一点儿都急不得的。
事情是这样的,我最近心情总是平静不下来,不是莫名其妙觉得惊慌,就是不由自主地愤怒,我已经因此失眠了好几个礼拜。事情很单纯,也很容易理解,但这个困扰却深沉得令人害怕。或许你会觉得这没什么,但我有充分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对于自己和社会的未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问题在哪里?我就跟你直说吧:我们过得不快乐。当然,“我们”只是个概括性的说法,实际上这里的人数之多,绝对远超大家的想象。
不久前,我问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你过得还好吗”,却得到了以下这些不同的答案:——“唉!打拼啊!”(可不是嘛!开着装甲车作战,累得却像头拖车的老牛。)——“还不就这样嘛!”他真正的意思是:“你自己看吧,我也不知道我自己好不好。”
——“继续过我们的日子喽!”听起来像是永远停不下来的态势。而且,你有没有发现,他说的是“我们的日子”,而不是“我的日子”,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相伴的感觉总是比较好。
——“继续奋战!”(生活仿佛成了战场。)
——“混日子喽!”(怎么混?钻进水里面吗?)
——“没啥好抱怨的啦!”延伸的版本则是:“我们不可以抱怨。”说话的人,其实处在被虐的状态,却不自觉地沾沾自喜。
至于最常听见的大概是这句:“运气很背,但日子还过得下去啦!”话中透露的信息是,其实这个人本身就是个倒霉的失败者。
很少人坚定地回答“还不错”,更少人能够以坚定、诚恳的语气马上回答:“很好啊!”由此可见,我们大部分人的生命一定少了点儿什么。
事实上,据我观察,在当今这个社会,数以千万人天天都是不情不愿、愁眉苦脸地在工作,对于脱离“苦海”,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乐透,只要中了头彩就可以过幸福的日子。
许多人从事着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天天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内心深处是无尽的哀伤,觉得自己活得一点儿价值都没有,简直像个被卖掉的长工一样。但他们常会这么说:
——“我没办法改变了。”
——“我还有30年的贷款要还呢。”
——“我得养活一家子。”
——“坚持岗位是我的责任,况且,不做这个,我还能做什么呢?”
关于这件事,我思考了很久。我想,人们不幸福的原因,多半跟我们熟知的某个句子有关。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现在,人人都视之为理所当然。这句话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根深蒂固,或许正因如此,我们从未认真思考过它究竟意味着什么。
它看起来毫无杀伤力,有点儿攻击性,但没啥好担心的。你如果不注意听的话,顶多是这样回应:“哦,那又怎样?”可是,如果你再三思索,一旦理解了它真正的含义,你八成会吓得直发抖!让我直接切入主题吧!这个短短的句子,总共才6个字——
“必须赚钱为生”。
怎么样?看了有什么想法?
有没有突然从椅子上跳起来?
它是否让你有所警惕?
事实上,我一直到几个礼拜前才对这句话有特别的感受。当时,我正在跟客户开会,其中一个人忽然无奈地说出了这句话。突然间,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这个想法:
若说我们必须赚钱为生的话,那就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已经奄奄一息了。你再仔细读一遍,没错,奄奄一息!
这是件很震撼人心的事实!
所幸,几乎所有的人都很正常地生活着,大家都很认命地过日子。
如果我们接受了这句话的观点,那就等于葬送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以及大好的未来。
如果你不想过行尸走肉般的生活,那就忘了“赚钱为生”这件事吧!
因为,我们的生命应该是充满感觉、幸福、创意、爱和亲密感的。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努力去赚取的。从我们出生开始,这些宝贵的资产就已经在渐渐流失了。
我们从小就被这个可怕的观念给吞噬了,天啊,居然还一声都不吭呢!
它直接就成了我们潜意识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期盼的是幸福人生和美丽世界,那就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老板,而且是越早越好。当然,这也有助于公司业务的蒸蒸日上,我相信你一定会想到这一点的。
我们该如何改变思考模式呢?
我既非心理学家,也不是哲学家,但我和每个人一样,对此会有一些个人看法。
因此,我有个建议:我们若能赋予这句话不同的意义,人们对此有不同的想法,我们的生命将有全新的价值、全新的姿态,比以往更健全,也不再受委屈。
你觉得呢?
我的建议是,让我们睁开双眼,把那句话忘得一干二净吧!
因为:
只要我们活着就不需要去想赚钱为生,从我们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已经赚到了生命。
你是个明理的人,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理解堆积在我心中这些不安。不仅如此,我确定你必能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然后找到我需要的结论(毕竟你是老板嘛)。
期待早日收到你的回信。
请接受我热情的拥抱!
亚历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