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精尖产业新体系(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解读)
定 价:48 元
- 作者:张伯旭
- 出版时间:2016/1/1
- ISBN:9787514008753
- 出 版 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31
- 页码:209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构建高精尖产业新体系<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解读》紧扣《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的主要内容,紧扣制造业创新发展主题,围绕构建高精尖产业新体系命题,从十个方面对《行动纲要》制订背景、考虑因素以及行动愿景目标、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析。《构建高精尖产业新体系<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解读》第一章到第四章,在深入解析全球、我国和北京制造业发展历史、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着眼产业未来发展趋势,阐释了“高精尖”的内涵与外延特征,剖析了“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创造”的内在关系,回答了北京制造业何去何从这一战略命题。全书第五到第十章,围绕《行动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三四五八”战略框架,介绍了各部分内容的主要考虑、工作要点和具体措施。全书立论严谨,深入浅出,贴近实际,指导性强,对于做好首都经济工作具有较强的现实价值和参考作用。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也是科技创新的源泉。历史证明,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当前,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面临新的调整,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欧美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战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依靠比较优势在中低端制造业上发力的双重挤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驱动下,产业链深度分解与融合,制造业服务化成为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创造活动成为全球产业价值链体系中具有主导权的核心环节,正在重塑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为了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战略决策,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度对接国家战略,统筹疏解非首都功能、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制定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以下简称《行动纲要》),提出未来5-10年以推动“在北京制造”向“由北京创造”转型为主线,全面实施“3458”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技术自主化、价值高端化、生产清洁化、体量轻型化、产品服务化的高精尖产业,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率先实现从国际产业创新发展的“跟随者”向“并跑者”和“引领者”转变。
实施《行动纲要》,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核心是释放创新势能。近年来,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北京市紧紧依托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主动聚合各方资源,努力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政府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平台搭建、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方面,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方式,设立“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了一大批“高精尖”项目落地。我们秉持协同创新理念,积极服务在京中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民营科技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优质创新资源,设立了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等一批新平台,探索建设国家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新载体,大力推动科技资源优势转变为创新优势。
实施《行动纲要》,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关键是提升产品创造力。高精尖产品是技术创新的结晶,是价值延伸的载体。提升产品创造力是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的发展需要。我们围绕制造业创新发展主题,重新定位了北京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置,聚焦北京具有研发优势、能够“有所作为”的领域,重点发展创新前沿、关键核心、集成服务、设计创意和名优民生“五类高精尖产品”,构建“高、新、轻、智、特”产品体系。
实施《行动纲要》,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重点是培育“新产业生态”。《行动纲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10大领域,坚持从国家战略需求、从首都发展实际、从产业演进规律出发,有所为、有所不为,谋划北京产业发展方向。按照“实施一个专项,打造一个生态,主导一个产业”的思路,我们提出实施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与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八大产业专项。“八个专项”旨在聚焦现阶段市场力量难以自发整合资源、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更好发挥政府统筹引导作用,调动市场主体开展协同创新,构建新型产业生态系统,掌握产业主导权。
张伯旭,物理学博士,教授,正高级工程师。“863”国家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微电子学专家,主持参加了十余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发,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任北京电子控股公司副总裁,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现任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近十年来,主攻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
《<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全文
第一章 科学认识制造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一、全球制造业进入了新一轮创新发展时代
二、世界各国加大对制造业领域的战略部署
三、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内外双重竞争压力
四、《中国制造2025》提出制造强国新战略
第二章 担当引领制造业创新发展新使命
一、北京制造业发展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调整的历史沿革
二、北京制造业发展现状与新时期需要破解的主要问题
三、《中国制造2025》战略对北京制造业发展的要求
四、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调整对北京制造业发展的要求
第三章 率先开创发展高精尖产业新道路
一、关于“高精尖”的内涵解析
二、高精尖产业的外延特征
三、发展高精尖产业的战略取向
四、推动制造业向高精尖转型的主要路径
第四章 塑造跨区域协同开放发展新格局
一、制造业产业布局与城市群建设发展
二、京津冀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北京制造业调整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策略
第五章 实现“由北京创造”发展新愿景
一、“由北京创造”的内涵解析
二、《行动纲要》的战略内容
三、《行动纲要》的主要目标
第六章 加快推动北京制造转型新调整
一、加快结构调整是北京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加快结构调整的核心内容是转动力
三、加快结构调整的基础支撑是转空间
四、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是转领域
五、落实“三转”调整的举措
第七章 系统激发北京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创新对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新技术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灵魂
三、新工艺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突破口
四、新模式是推动制造业发展的载体
五、新业态激发制造业再造重生
六、推动四维创新发展的落实措施
第八章 培育形成高精尖的产品新供给
一、全面认识产品创造的重要意义
二、我国高精尖产品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高精尖产品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四、支撑五类产品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九章 合力打造重点产业发展新生态
一、新能源智能汽车专项
二、集成电路专项
三、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专项
四、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专项
五、云计算与大数据专项
六、新一代移动互联网专项
七、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专项
八、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专项
第十章 建立健全高精尖产业发展新机制
一、建立新型的产业促进体系
二、调动“四源”主体积极性
三、丰富完善产业促进政策
附录 中国制造2025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