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书系列·公益蓝皮书: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报告(2015)
定 价:85 元
- 作者:朱健刚 胡小军
- 出版时间:2017/3/1
- ISBN:9787520103695
- 出 版 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632.1
- 页码:30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书探讨了公民公益的战略理论,围绕着法治化、专业化与行业化的主题,从公益行为、公益组织、公益政策、公益文化四个维度,立体展现了2015年度中国公益慈善领域全新的发展状况,梳理了2015年度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十大发展趋势,并揭示出其对未来几年内我国慈善事业的转型方向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序 言
2016年恰逢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成立五周年,而本书是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出版的第五本公益蓝皮书,因而可以被视为年度献礼之作。回首我们一起走过的五年,自是感触良多。其中既蕴藏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遭遇了来自内部与外部不小的挑战,折射出在中国研究和实践公益慈善的不易。在这五年里,我们通过一系列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推动政策创新,力图使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朝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益智库的方向坚实迈进。在这五年里,我们以公益蓝皮书的形式记录和梳理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点点滴滴,汇集和呈现实务界和学界关于促进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更好发展的治理良策。
2015年,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大步迈入发展的快车道,法治化、专业化、行业化成为其重要特征。因而围绕着专业化和行业化的主题,《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报告(2015)》分别从公益行为、公益组织、公益政策、公益文化四个维度立体展现了2015年度中国公益慈善领域最新的发展状况。
一方面,2015年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法治化进程得到进一步推进的一年,也是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更广泛地参与社会治理的一年,社会转型与公益转型的内在联系得到初步显现。从法治进程而言,《慈善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新《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或被开门立法或正式实施。从顶层设计而言,政府积极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养老、救灾等社会救助事业。在此过程中,公益组织不仅更广泛地参与到各项社会建设之中,而且积极推动《慈善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进程,并且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在地方的实践。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再到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我国的社会建设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提升,从而为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认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既源于也反作用于中国社会与国家治理的转型,因而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题中之义,反过来也是推动我国社会转型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2015年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快速提升的一年,逐步完善的公益生态圈促使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呈现行业化的发展态势。在专业化方面,在2015年第四届深圳慈展会期间,5家公益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慈展会社会企业认证办法(试行)》,成为民间力量出台的国内首份社会企业认证标准。各类公益慈善学院以及相关的认证课程在2015年获得了快速发展,此类公益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缓解中国公益慈善事业专业人才紧缺的困境。2015年,9·9公益日成为互联网公益的标志性事件,快速发展的互联网 公益正在推动人人参与的公民公益成为可能。
在行业化方面,公益组织联盟运动在2015年继续发展,公益筹款人联盟、儿童大病救助联盟、公益组织服务联盟、全国网络公益联盟等公益组织联盟在2015年相继成立。但与此同时,百色助学达人性侵女童、鲁山养老机构火灾反映出民间公益慈善目前仍然存在行业监管与安全管理不足的漏洞。值得注意的是,借助于国际联合救灾和海外扶贫济困等公益行动,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中国公益组织在2015年进一步走出了国门,提升了其国际化程度。
以上是我对2015年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态势的几点认识,难免挂一漏万。值此《中国公益慈善发展报告(2015)》付梓在即之际,衷心感谢对此书出版给予极大支持的各位作者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同时也感谢为编写此书默默付出的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全体同仁,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本书无法与各位读者见面。最后,请允许我再次重申我们的工作愿景:我们希望本书所展示的新成果、新观点和新实践,能够鼓舞公益慈善领域的同仁们齐心协力,为推动中国社会转型,促进社会公平继续努力。
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 院长
李萍 于康乐园
2016年9月10日
朱健刚,男,哲学博士,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公民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新媒体文化实验室主任。主编《中国公益蓝皮书》和《公益研究》杂志,并参与创办上海热爱家园志愿者协会,广东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广州恭明社会组织支持中心、香港木棉花开志愿者网络等多类公益组织。担任民政部社会组织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社会运动、人类学理论等。
胡小军,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副研究员,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任中山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理事、广东省廖冰兄人文艺术基金会监事等。2011年获兰州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和实践领域包括社区公益、公益慈善制度与政策法规、枢纽型社会组织、环保社会组织以及基金会的运作与管理等,先后承担民政部、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广东省残联多项课题。
Ⅰ 总报告
1 从法治化到行业化:2015年中国公益慈善的十大发展态势【朱健刚 严国威】/001
Ⅱ 专题报告
公益行为篇
2 国内居民个人慈善捐赠与志愿服务状况调查报告【刘艺非】/012
3 中国互联网劝募发展报告【北京瑞森德筹款研究中心】/043
4 书信陪伴:社会组织参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介入【蓝信封书信项目研发小组】/087
公益组织篇
5 2015年国内民间公益组织公信力发展状况报告【刘艺非 朱健刚 胡小军】/114
6 环境治理创新与环保社会组织参与
2015年度广东省环保社会组织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胡小军 刘艺非 谢晓玲】/138
7 用商业激活公益
广东省社会企业的探索性研究【严国威 刘艺非 李梦丽】/153
公益政策篇
8 宽进严管新时代
2015年中国社会组织法律政策发展趋势研究【陆 璇 应南琴 陈 萍】/196
9 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执行偏差研究以D市为例【唐斌斌】/214
10 残疾人就业困境分析与政策建议
基于广州市残障人士的质性研究【徐 岩 陈艳虹 张佳怡 周 宇】/235
公益文化篇
11 2015年中国公益报道与公益媒体年度观察【周如南 陈敏仪】/247
12 中国文化保育研究报告【武洹宇】/261
Ⅲ 附录
13 2015年中国公益慈善十大热点事件/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