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被冠以梦之队美名的美国男篮横空出世,这支拥有乔丹、伯德、约翰逊、巴克利……等11位篮球名人堂级球员的传奇之师,留下了每场平均赢44 分、最少一场赢32
分的非凡纪录。由梦之队随队记者杰克·麦卡勒姆撰写,乔丹、魔术师等人自述的梦之队集体传记《梦之队》,将为我们深度解密这支伟大之师。
梦之队有多么伟大?
魔术师约翰逊说:对我来说,梦之队是我篮球生涯的NO.1。因为从此之后,再不会有那样一支球队。永远也不会再有了。诺维茨基说:当我看到了梦之队的比赛时,一切都改变了,他们让我爱上了这项运动。 老K教练(1992年梦之队助理教练、2006-2016年执掌美国男篮)说:我们并不认为自己(2012年伦敦奥运会美国男篮)配得上梦之队这个名号,只会自称为美国国家篮球队。要知道,真正的梦之队,有且只有1992年巴塞罗那的那一支。
那一年,梦之队让无数少年开始篮球梦想,也让篮球运动从那一年开始风靡全球,彻底改变了篮球运动的地位。这支球队如此伟大,但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奥运比赛画面之外的信息非常有限,我们其实对这支诞生于20多年前的伟大球队知之甚少。
1991年1月,本书作者、著名体育记者杰克·麦卡勒姆在《体育画报》杂志中用DREAM TEAM称呼新一届美国男篮,就此成为梦之队队名的创造者,随后他跟队采访了梦之队的所有比赛,与球队成员做了多次直接采访和对话。1991-2011年,对梦之队成员进行了横跨20年的访问,梦之队巨星们深谈了梦之队和篮球对自己人生的影响。因为与球员教练间的亲密关系、因为大量的采访实录,才会有这本《梦之队》问世。
在书中,那些24年前的故事如此生动和新鲜,你可能会在书中第一次了解到
激烈且争议不断的梦之队球员选拔内幕曝光,*控卫托马斯、力争大学球员指标的沙克·奥尼尔为何无缘梦之队?、一场没有观众见证,被誉为篮球史诗的梦之队内部对抗赛实况、争强好胜的乔丹为何安于承认魔术师的队长地位、梦之队如何输掉唯一的一场败仗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魔术师约翰逊如何圆梦巴塞罗那、乔丹在领奖仪式上遮盖锐步LOGO的行为折射怎样的奥运品牌利益争夺战……
梦之队的传奇已成为历史,但这本描述了诸多内幕、基于梦之队成员口述的梦之队传记让这段历史如此新鲜。
乔丹、魔术师、伯德、巴克利、罗宾逊、马龙、斯托克顿、尤因、德雷克斯勒、皮蓬、穆林,这本书让这些耀耀生辉的名字如此亲近而鲜活。他们会在书中聊到他们的成功与迷茫、聊到篮球和梦之队对人生的影响。恩,阅读这本书将是一场同时和11位名人堂球员互聊人生的对话体验。
已经故去的梦之队主教练查克·戴利同样让人充满敬意。对于拥有11位名人堂级球员的梦之队来说,赢球从来不是首要问题,如何驾驭团结这些大腕球员才是*挑战。查克·戴利教练在执教梦之队期间,深受球员爱戴,充满执教智慧,他和这支球队一样伟大。
梦之队,无数篮球梦的起源,每个爱篮球的人都不该错过的一段故事。
推荐序一:梦回1992
年巴塞罗那
赖声川/文
身为终身篮球迷,我很欣慰能读到这本书,书中对美国篮球梦之队进行了生动而深度的报导,让人瞬间梦回1992 年巴塞罗那。
对第一代梦之队,我记忆犹新,不断回想当时一直重复,不是笑话的笑话: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篮决赛,其实是梦之队练球的时候已经发生了。这些巨星,代表各种不同时代的球风,以及各种不同的哲学。
这本书的译者于嘉是我跨界的好友,他是我的球友。球风,代表个性。于嘉的球风沉稳、有组织、有层次,就如同其人,是负责的。相信这本书会打动所有篮球迷。
推荐序二:梦之队是最伟大的运动团队
张卫平/文
在我心里,梦之队是有史以来所有运动项目中最伟大的团队组织,没有之一。我觉得现在很多强强联手、三巨头、抱大腿之类的行为,潜意识里都是把梦之队当成模仿的对象,这就算是梦之队给篮球世界打开了思路:超级明星未必要当对手。比如乔丹和魔术师约翰逊,即使在全明星赛这种表演赛也不能做队友,但在梦之队就可以,而且能够珠联璧合。而且他们对于篮球的推广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
总有人会问我世界第一运动是什么,我是一个篮球人,当然会说篮球是第一运动了;客观说,在1992 年梦之队问世以前,篮球还没有像现在那么流行,梦之队对篮球运动的推动功不可没。虽然有些所谓特权也是由他们而起,比如集体不住奥运村而去住奢华酒店;但他们把篮球运动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他们之前,无论身价还是地位篮球明星无法和娱乐明星相提并论,但梦之队当时在巴塞罗那就像猫王与披头士的结合体,所到之处遇到的都是前呼后拥的膜拜。
这种明星集群的方式,我想大概是因为1988 年汉城奥运会美国男篮只得了第三名。当时我作为教练员参加了那届奥运会,老实说,美国队由乔治城大学的铁血教练约翰·汤普森教练领军,球队里有大卫·罗宾逊、丹尼·曼宁、丹·马尔利等好手,实力不差,但半决赛输给萨博尼斯的苏联队只得到第三名,让当惯了世界篮球霸主的美国人很是不爽,想要打翻身仗征服世界,就得使绝活儿!什么是绝活儿?全部由超级职业明星组队就是绝活儿!
老话说了,一个巴掌拍不响。真正把这件事儿提上桌面的是当时的国际篮联主席斯坦科维奇,他敏锐地判断国际篮联可以借美国篮球复仇的机会扩大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所以积极游说此前并不积极的NBA 和持反对意见的苏联篮协,费尽心思取得成果,梦之队组队提上议事日程。
这本书好看在梦之队所有阶段的内幕故事都有记录,包括遴选球员当中发生的乔丹与伊塞亚·托马斯之争莱特纳为何入选故事,都能体现所有大牌球星都渴望被选中的状态。而我最爱读也是最佩服的,还是已经过世的主教练查克·戴利的故事。他从组队到解散,每一场比赛都坚持不叫暂停,队中的超级明星们没有一位是来自他自己的球队(活塞队),展现了自己的管理艺术。比如首场对大学生队各种胡乱换人导致梦之队输球激发斗志这种事,真的艺高人胆大,作为教练员我很佩服。而所有球星里,我仍然最佩服迈克尔·乔丹,其他人都对对手不以为然,只有他研究对手,一趟奥运打下来,对手的弱点都琢磨透了,队友的弱点也都琢磨透了。1993 年总决赛赢巴克利,1997年、1998
年总决赛干掉马龙、斯托克顿,乔丹都说拜梦之队所赐……
这支球队我太喜欢,一写起来停不下来,我都剧透了你们就不看于嘉翻译的书啦。好,现在我打住,您各位好好看书。
推荐序三:梦的苍穹表里俱澄澈
徐济成/文
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历史上第一支被叫作梦之队的球队轻松拿走了奥运会男篮金牌。
2016 年,里约奥运会上,于嘉告诉我他翻译完了这本《梦之队》。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本梦之队成员自己讲述自己故事的中文译本。
关于梦之队的著述浩如烟海,但是在时间的流逝中都成了缕缕白云。而这本集体自传,让人悠然回到了那个业余篮球和职业篮球两球相撞的洪荒年代。
作为篮球记者,我在巴塞罗那目睹了梦之队所有的比赛,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和梦之队成员一一聊天。这本书算是补偿了我作为一线篮球记者的心中遗憾。24 年前的梦之队每次出场,都会让媒体用尽赞美和汹涌之词。但是在近中秋的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篮球馆,每次看完梦之队的比赛,坐在人去楼空的记者席上写稿子,眼前幻化出的场景竟然都是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
古时洞庭的寥廓和空泛,和梦之队突然为我们打开的篮球新天地时空交错。原来篮球可以这么打?原来人类可以这么飞?
聚是千古一梦,散是街边你我。1992 年之后,梦之队成员们也和你我一样有生活中的各色苦辣酸甜。光阴如梭,每隔两年,梦之队的旗号下又会聚集一群优秀的篮球儿郎,但这些后来的追梦者,都不可能再现24 年前的篮球玄黄之梦。曾经的他们就像篮球场上巨大的星辰和苍穹,成为未来的球员们要去追赶的目标和抵达的边界。
作为一支球队,1992 年的梦之队,应该集体入选詹姆斯·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
那是一个前无古人,至今未见来者的星宿云团。
推荐序四:翻开这本书,就像翻开了一本家族的老相册
姚明/文
随着技术与媒体的发展,当今的体育明星变得越来越鲜活。不仅仅他们的球技,还有他们的生活都被抱歉,也许这个被字不是很贴切,因为不少人希望这样社交媒体无时无刻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一言一行,一眸一笑都牵动着亿万拥趸的心。见到球星的新鲜画面甚至本人,越来越像见街坊邻居一样方便,不得不说带给了大家很多便利。而在20世纪90年代,很抱歉,这种与球星互动的便利是不可能发生的。翻开这本讲述24年前故事的书,就像翻开了一本家族的老相册。这些老相片甚至有些泛黄,但不需要视频影像或者立体声,就能感受到20多年前的那支改变世界篮球发展史的奥运会篮球队的耀眼光芒与场下观众震耳欲聋的欢呼。
我总感觉自己很幸运,在NBA 的新秀赛季与90 年代那些上古洪荒的大神们中的几位居然竞技了几场,这其中居然还包括了乔丹……可惜没赶上巴克利。他们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种透着霸气的优雅。你无法想象刚才还在场上大杀四方、满口脏话的某位,在回到休息室洗漱完毕准备接受采访前多么精细地打理西装胸前口袋上装饰手绢的样子,也许中间还会向着某位新秀状元很随意地说:菜鸟,给我拿瓶饮料来。他是我新秀赛季时的队友、老将格伦·莱斯,虽然他没有梦之队的头衔,但那个年代的人就是透着这样一种气息。哦,好吧,我要拿饮料去了。
正是场上场下这种鲜明的落差,塑造出了这些篮球造梦者的心脏:坚韧、细腻,与他们的态度:目标远大。
希望各位读者通过这本书,去体会一下20世纪老画风的魅力。
推荐序五:这是关于唯一的一支梦之队的故事
张佳玮/文
1992 年,我9岁,赶上暑假,看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新闻,为中国代表团数金牌(最后是16 枚)。那时我能读报纸了,记得在哪张报纸上说,美国梦之队队长魔术师约翰逊说,如果夺不了金牌,全队自杀。
我当时想:何至于!还自杀!
我当时想:魔术师?这是个什么鬼名字?当时我已经知道了乔丹,知道了伯德(我父亲是他的铁杆球迷),知道了巴克利,但我记不住那些花哨的绰号。
我已经记不得,当时看梦之队的比赛,是现场直播还是录播了。我印象里有且只有一个概念:这些穿黑球衣的家伙,跟对面那些人,不像一个种族的。对面那些人是地球人,而这些穿黑球衣、大多剃着平头的家伙,跑起来跳起来,好像动画片。
是的,就是这个:动画片。
四年之后,耐克发布了一个著名广告。迈克尔·乔丹抬头看着百丈高的篮筐,起跳,展臂,扣篮,球从高处落下,乔丹看了看下面,有点不敢往下跳。
就是这种感觉:嘿,动画片似的,亦幻亦真。
当然啦,后来,有了梦二队、梦三队、梦四五六七八九十队;2000年奥运会,美国队跟立陶宛队打得惊险万分;2002 与2006 年世锦赛,2004 年奥运会,美国队干脆没拿冠军。也或者因为我长大了,看的球多了,也可能是电视屏幕的画面更精致了,1992 年梦之队,那种动画片一般的感觉,流逝了。
我们现在当然知道了:那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球队;大卫·斯特恩第一次将NBA 作为商品展示给全世界,提示了篮球最美丽的可能性;那支球队拥有NBA 史上最伟大的两个后卫(乔丹和魔术师),当时最伟大的小前锋(伯德)和最伟大的两个大前锋(巴克利和马龙),马龙日后将成为史上得分第二,斯托克顿此后将半永久地保有抢断与助攻的历史纪录,外加尤因、罗宾逊、穆林这些伟大的名字。别的不提,仅仅乔丹 魔术师 伯德那张不朽的合影,就足以告诉世界,这支球队伟大到什么程度。何况,还有他们每场平均赢44 分、最少一场赢32 分的非凡纪录在呢。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
如果您对NBA 历史有点琢磨,或者说,读了这本由《体育画报》资深记者杰克·麦卡勒姆撰写,于嘉老师翻译的《梦之队》,您也许会意识到,那支梦之队,是由无数计算、历史、骄傲、贪婪、血性、勇决、智慧与牺牲融合而成的。在梦之队成型的那年,魔术师检查出的艾滋病病毒将结束他的不朽生涯,伯德因为背伤终于要告别了,巴克利在闹交易,马龙与斯托克顿苦于被外界认知,滑翔机在追求自己的身份,穆林在庆祝他的戒酒重生,尤因在与纽约媒体对峙,大卫·罗宾逊在让自己的个性适应NBA,乔丹和皮蓬则在经历追求王朝的各色痛苦;刺客托马斯的落选、罗德曼未被考虑、巨星们的叹嘘、媒体的敌意。每个人的野心,光荣与梦想。
到最后,展现的是1992 年夏天,那完美绚丽的球队。那让9岁的我看着,心醉神迷的篮球。保罗·加索尔,那年12 岁,说那年夏天看到梦之队,永远改变了他的篮球理想。其实,又何止是他?
每个动画片一般瑰丽的神话背后,都有无数欲望与奋斗为之撑腰。
每个人的梦,才组成这样一支球队:打出全世界梦寐以求的篮球。
2014 年春天,我去到巴塞罗那,住在兰布拉大道。那天黄昏,我在大道上的露天咖啡吧读电子文档,读到1992 年的一份《体育画报》的电子版,说梦之队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时,最为名不见经传却最为持久缄默的约翰·斯托克顿,在兰布拉大道散步,遇见一个穿着他犹他爵士12 号球衣的女球迷。他问:
你是斯托克顿的球迷?
对啊!我最喜欢斯托克顿了!那个显然是伪球迷的热情姑娘如是说。
我想,也许那个故事,就发生在我所坐的座位附近吧。
22 年之后,巴塞罗那依然有这样那样的传奇。开车带我上提比达波山的老司机吹嘘说,他在巴塞罗那奥运会时当过志愿者,他开车载过拉里·伯德和帕特里克·尤因。你不会想到,他们个子那么高,可是说话声音那么不一样。他说起这些时,眼神闪烁,仿佛在谈论神祇。
而那年夏天,伯德明明已经是个背都直不起来、要永远离开篮球场的老白人了。
这就是梦之队的魅力,这就是篮球的魅力。超越常人的渴望、奋斗与爱,可以如此留存在每个人的心里,而且流传后世。
这就是梦之队的故事。唯一的一支,真正的梦之队。
自序:梦之队从未远离我们
(美)杰克·麦卡勒姆/文
你存了一盘那场比赛的录像带?迈克尔·乔丹问。
是的。我回答说。
老兄,每个人都在问我那场比赛的事情。他说,那可是我这辈子打得最有趣的一场比赛了。
很多人可能都不会想到,可以成为1992 年传奇般的梦之队的缩影的一场比赛,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比赛。它只不过是那支伟大球队在1992 年奥运会之前,在蒙特卡洛集训时的一场训练赛。那个夏天,美国男篮一共赢了14 场比赛,奥运会预选赛6 场,正赛8 场。其中,他们取胜的最小分差是32 分。这个数字诞生于奥运会男篮决赛,美国队和克罗地亚队的比赛中。实际上,用数据衡量这支球队已经不太合适了,尽管那些数据看上去如此地令人惊叹。但真正能够体现什么叫梦之队的比赛,只能来自他们自己和自己的对抗。梦之队VS 梦之队的训练赛可以说是世界篮球历史上的伟大圣物。
在本书的第二十八章,我对此进行了详细描述。
除此之外,在1992 年夏天的巴塞罗那,梦之队刮起了一阵强劲的篮球旋风,让整个世界都为篮球而疯狂。要知道,当时每名梦之队的成员都处于他们个人名气的巅峰。而巴塞罗那奥运会又是第一届允许职业篮球运动员参与比赛的奥运会。这两股作用力合二为一,其结果可想而知。全世界体育爱好者对篮球的热爱被推向了最高峰,简直到达了万众瞩目的地步。后来,拉里·伯德说:如果这事儿发生在今天,一定会成为最棒的真人秀节目。
其实即便是到了如今,人们对这支球队以及每名球队成员的追捧仍然经久不衰。2011 年的时候,来自布鲁克林的饶舌歌手尼莫·阿奇达还会把斯托克顿写进他的最新单曲里。斯托克顿,一个在梦之队中名声和威望处于下游的成员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说乔丹、魔术师和伯德这样的名字了。知名篮球电子游戏2K12 将这三位篮坛名宿推上了游戏外包装的封面,而没有选择当代的球星,比如勒布朗·詹姆斯、德克·诺维茨基和德里克·罗斯。
可以说,梦之队的这些巨星们从未远离我们。通过各种新闻途径,我们都能了解到与他们相关的消息。但毕竟,梦之队诞生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身在社交网络异常发达的时代。因此,有关这一段传奇,总有一些东西是并不被人们所熟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这本书虽然是在记录历史,可它确是很新鲜的。
就像NBA 总裁大卫·斯特恩所说的那样:现在人们对梦之队的了解,都还停留在梦幻的阶段和水平上。他们被描绘成了一群个性鲜明的勇士,开启了世界篮球的一场大革新。人们可能已经忘了,查尔斯(巴克利)是如何肘击安哥拉球员的,也不太清楚为什么乔丹和他的队友们会用手盖住他们胸前的标志,等等。
这些事情,在这本书里并没有被忘记。另外,在这本书里,还会出现当年那些体育官僚们是如何进行角力的过程。尽管在梦之队凯旋归国之后,比赛之前的纷争都已经被篮球浪漫主义粉饰得看不出原貌。这些,都是整段梦之队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毕竟,1992 年的梦之队实际上是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初期,职业体育和奥运会相互妥协的产物。
这本书将告诉你最完整的梦之队的来龙去脉。从最初的1984 年奥运会,乔丹是如何成为奥运会英雄的;他的队友皮蓬,在芝加哥是如何生活在乔丹的阴影之下;查尔斯·巴克利当年是如何特立独行。还有,拉里·伯德和魔术师约翰逊是如何亦敌亦友的。在了解了这些梦之队的背景之后,你会看到梦之队成员的诞生过程。可以说,那是一幕精彩政治角力的大戏。然后,你还会看到这些梦之队成员如今的样子。他们之中,有的人归隐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有的人进入了商界。
就像我们一样,在极度荣光之后的岁月里,他们开始经历失败和挫折。有些挫折发生在家里,当他们扮演父亲或丈夫的角色时;有些失败发生在球场,当他们扮演教练、球队总经理的角色时;还有些失败发生在商业领域,当他们扮演商人的角色时。
可以说,他们这一辈子最光辉美好的记忆都停留在了梦之队的那些时光里。那是一支让人赞美到词穷的球队。在那支球队里,你甚至没法说出谁是第二名。小牛队总经理唐尼·尼尔森说。而或许,对梦之队的最佳总结来自一个5 次获得NBA 总冠军、3 次MVP 和1 次NCAA 冠军的男人。
对我来说,梦之队是我篮球生涯的No.1。魔术师约翰逊说,因为从此之后,再不会有那样一支球队。永远也不会再有了。
译后记:梦之队改变了我的人生
于 嘉/文
感谢你能在看过这么多文字后还能有精力把目光带到这儿,就是这本书的译者我最后收尾的文字,之所以狗尾续貂地补上这一篇,主要就算是为了表达各种感谢吧。
按繁忙程度,得先感谢赖声川老师。这位戏剧界的泰斗前辈,在得知我翻译的这本书要出版时还在旧金山排一部新戏,他对运动的痴迷和了解,实是我认识的老先生中最顶级的一个,那么繁忙,坚持一周内看完翻译稿写下序言文字,还特意微信问我是否需要更改,长度是否合适;按年龄状态,得先感谢张卫平指导,他老人家算是我师父辈儿的,凭着对篮球的热爱,在中美两国之间坚持在NBA 一线完成赛季与休赛期的报道工作,这么大岁数,第一时间就把自己与梦之队同时代的亲身体会当作序言完成,说声感谢都不大够了。按重视程度,得先感谢姚明,他可能和赖声川老师一样忙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之前他从来不给人写序言之类的东西,尽管我知道他早就开始在美国棒球传奇明星杰特的网站《运动员论坛》上练笔写文章。接到我的邀请,他仔仔细细地通读了翻译稿,然后找了个夜深人静的状态,妻子女儿都入睡了,安安静静地写下了自己对这项运动历史性改变的创造者的尊重。
自豪一下:这三位之前从未给谁的体育运动类书稿写过序写过跋什么的,第一次都给了我。各位哪怕只为了这三位的文章,花这份儿钱买书也值得了。
还必须感谢两位忘年交:大徐老师和小张公子。徐济成老师是领我入行的老师,但从来没把我当作学生而是当作老弟,这许多年来每遇到新问题棘手的事情,他从不责难而是循循善诱,让我及时调整自己前进;张佳玮同学年龄比我小些,但知识渊博涉猎之广我一直佩服,我俩属于总玩儿隔网项目,毕竟少有机会见面,从MSN到邮箱再到微信,总能在彼此最感兴趣的话题发生时及时联系起来。他们两位平时笔耕不辍,要写的东西都很多,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这本翻译稿写写自己的想法与亲历,我挺荣幸。
最该感谢的其实是梦之队的所有参与者和本书的原作者,可惜在翻译和校印过程中我唯一见过的就只有老K 教练和卡列西莫教练,都是在里约遇到的,老K 教练听到后说的是谢谢你把那些传奇故事讲给中国球迷听,我觉得人家是客气;卡列西莫教练每天和我们一起当解说员一起挤班车,听到后说的是我的年轻人,现在你让那么多人知道了很内幕的事情,你要小心哦,我觉得人家是开心。而翻译的时候,我真的满心都是从1992 年到现在的感受:怎么看着电视看傻了;怎么每天都在学校打球晚回家挨说了;怎么每周一都得打开个本子拿着记《NBA 赛场》里的人名和比赛了;怎么打球就把胳膊摔断了;怎么就参加解说员大赛了;怎么就当上篮球解说员了;怎么在一次次失望乃至绝望的时候看会儿篮球打会儿篮球就高兴起来了……这么多事儿,说起来容易,但一跨就是24年。我都从一个小学升初中的学生成了孩儿她爹了,好多人好多事儿,也许再不记一笔就会被网络时代遗忘了。编辑表示过对梦之队在如今的篮球青少年心目中知名度的担忧,可我还是固执地说,当年我们一起看篮球的那批人,他们会把这些故事当宝贝的,怎么着买本儿书的能力还是有的吧,就像当年在学校里寝室里书桌前热血澎湃激情四射地确定了自己的梦想,哪怕没有实现,也需要有机会珍藏。
我固执地认为,是梦之队改变了我的人生,把篮球根深蒂固地植入了我的生活,无法剥离无法停息,让一个普通人的生命充满了奇遇,焕发着光彩;也让这个普通人明白运动的美妙,世界的博大以及自己的渺小。珍惜和感恩,应该说在一切之前。
这是打着我的名字出版的第五本书,第一本写姚明,第二本是翻译的科比自传《科比24》,第三本写林书豪,第四本是翻译作品《我跑故我在:跑步圣经》,到了这一本,就算是我出书的巅峰了。没错儿,没一本写我自己的,因为我觉得写了自己,就算是盖棺材板写墓志铭了,哈哈,我还没到36 岁生日呢,不着急。可哪怕有一天我写了自己,这本书也是我出的书里的巅峰。不为别的,因为我爱篮球;而书里的所有人和事,就是我爱上篮球的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