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白象似的群山》《雨中的猫》《一天的等待》《三天大风》《好狮子》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海明威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彩!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普利策奖,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
在狩猎故事的框架里,展开了人的命运的动人景象
海明威(1899—1961)
美国记者、作家,1954年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海明威塑造了许许多多的“硬汉”形象。喜欢冒险,百折不挠,不怕失败,蔑视死亡,是他笔下的主人公所具有的共同性格特征。而这些性格特征,正是海明威自身性格在艺术上的折光反映。然而,这位文学巨匠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他笔下人物那样的勇气,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生命,时年60岁。
老人与海 001
白象似的群山 109
三天大风 126
雨中的猫 160
在异乡 174
得了条明眼狗 185
105 桥边的老人
119 一天的等待
144 拳击家
166 美国太太的金丝雀
182 忠心不二的公牛
195 好狮子
老人与海
第一章圣地亚哥老人
他是一个长年驾着小船在墨西哥湾流中打鱼的老人。一连八十四天了,老人连一条鱼也没捕到。头四十天里,还有个小男孩儿和他一起出海,因为没有收获,孩子的父母觉得老人是个十足的“倒霉鬼”,让孩子上了另一条船。那条船在第一个星期便捕到三条好鱼。以后,老人仍然每天早上独自一人划船出海,傍晚划着空船归来。孩子很同情他,也很爱他,因为是他教给自己捕鱼的本领。于是孩子总是去帮他拿钓丝、鱼钩、鱼叉,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那是一张千疮百孔的帆,用面粉袋反复地补了又补,真像一面标志着失败的旗帜。
老人真的已经很老了,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显得消瘦而憔悴。他的腮帮上长着褐色的肉瘤,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造成的。他的双手因为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很深的伤疤。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但那一对像海水一样蓝的眼睛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黯淡,它们是愉快的、倔强的、不服输的。
“圣地亚哥,”他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孩子对他说,“我家里挣了一点钱,我去跟父母求求情,让我再跟你一起出海吧。”
“不,”老人说,“你好不容易遇到一条交好运的船,还是跟他们一起出海吧。”
“不过你该记得,我们曾经连续八十七天捉不到一条鱼,跟着连续三个星期每天都捉到了大鱼。”
“我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没有信心才离开我的。”
“是爸爸让我离开你,我是个孩子,不能不听他的话。”
“我知道,”老人说,“这合乎情理。”
“他没多大的信心。”
“是的,”老人说,“可是我们有,你说是吗?”
“是的,”孩子说,“我请你到露台饭店去喝杯啤酒,然后我们把渔具一起扛回家,行吗?”
“那太好了,”老人说,“我们打鱼的是一家人啊。”
他们坐在饭店的露台上,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老人一点儿也不生气。一些上了年纪的渔夫望着他,心里替他难过。但是,他们并未流露出来,只是斯文地谈论着海流,讲述他们把钓丝送进多深的海水,持续很久的好天气以及他们的所见所闻。这时,当天打到鱼的渔夫们都回来了,剖开马林鱼,整片儿排在两块木板上,每块木板的一头由两个人抬着,摇摇摆摆地送到收鱼站,在那儿等着冷藏卡车把它们运到哈瓦那的市场。捕到鲨鱼的人们把鲨鱼送到海湾另一边的鲨鱼加工厂去,用带钩的滑车吊起来,除去肝脏,割鳍,剥皮,把肉切成一片一片,以备腌制。
刮东风的时候,隔着海湾的鲨鱼加工厂吹来一股味道,今天刮南风,随风而来的只是淡淡的一丝气息,后来逐渐平息了。阳光照在露台上,十分明媚。老人与海
第一章圣地亚哥老人
他是一个长年驾着小船在墨西哥湾流中打鱼的老人。一连八十四天了,老人连一条鱼也没捕到。头四十天里,还有个小男孩儿和他一起出海,因为没有收获,孩子的父母觉得老人是个十足的“倒霉鬼”,让孩子上了另一条船。那条船在第一个星期便捕到三条好鱼。以后,老人仍然每天早上独自一人划船出海,傍晚划着空船归来。孩子很同情他,也很爱他,因为是他教给自己捕鱼的本领。于是孩子总是去帮他拿钓丝、鱼钩、鱼叉,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那是一张千疮百孔的帆,用面粉袋反复地补了又补,真像一面标志着失败的旗帜。
老人真的已经很老了,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显得消瘦而憔悴。他的腮帮上长着褐色的肉瘤,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造成的。他的双手因为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很深的伤疤。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但那一对像海水一样蓝的眼睛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黯淡,它们是愉快的、倔强的、不服输的。
“圣地亚哥,”他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孩子对他说,“我家里挣了一点钱,我去跟父母求求情,让我再跟你一起出海吧。”
“不,”老人说,“你好不容易遇到一条交好运的船,还是跟他们一起出海吧。”
“不过你该记得,我们曾经连续八十七天捉不到一条鱼,跟着连续三个星期每天都捉到了大鱼。”
“我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没有信心才离开我的。”
“是爸爸让我离开你,我是个孩子,不能不听他的话。”
“我知道,”老人说,“这合乎情理。”
“他没多大的信心。”
“是的,”老人说,“可是我们有,你说是吗?”
“是的,”孩子说,“我请你到露台饭店去喝杯啤酒,然后我们把渔具一起扛回家,行吗?”
“那太好了,”老人说,“我们打鱼的是一家人啊。”
他们坐在饭店的露台上,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老人一点儿也不生气。一些上了年纪的渔夫望着他,心里替他难过。但是,他们并未流露出来,只是斯文地谈论着海流,讲述他们把钓丝送进多深的海水,持续很久的好天气以及他们的所见所闻。这时,当天打到鱼的渔夫们都回来了,剖开马林鱼,整片儿排在两块木板上,每块木板的一头由两个人抬着,摇摇摆摆地送到收鱼站,在那儿等着冷藏卡车把它们运到哈瓦那的市场。捕到鲨鱼的人们把鲨鱼送到海湾另一边的鲨鱼加工厂去,用带钩的滑车吊起来,除去肝脏,割鳍,剥皮,把肉切成一片一片,以备腌制。
刮东风的时候,隔着海湾的鲨鱼加工厂吹来一股味道,今天刮南风,随风而来的只是淡淡的一丝气息,后来逐渐平息了。阳光照在露台上,十分明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