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祭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丰碑上,永远镌刻着邓小平的名字。
英雄逝去了,但他的故事传唱不衰,后来者仍会以多种形式怀念他。仅以图书为例,就蔚为大观。
然而,这其中基本上没有涉及邓小平作为书法家的一面。实际上,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邓小平留下了数量众多、书法水平精湛的题词。这些题词,有的是缅怀烈士,有的是追忆史实,有的是揽景题胜……题材十分广泛。深入挖掘这些题词写作背后的故事,不仅可以了解这些题词的缘起,也可以从另外一个特殊的角度展现邓小平光辉的一生。基于此,作者精选了邓小平近百幅题词手迹,对题词背后的故事进行解读,使得本书图文并茂,可读性较强。尤为难得的是,书中的近十幅题词,属首度公开发表。
中央文献研究室青年学者数年力作,近十幅邓小平题词罕见手稿,解读邓小平百幅题词诞生的前前后后。
曾珺,1983年8月生,就职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长期从事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平思想、中共党史研究。先后出版《毛泽东引古论事》、《毛泽东的古诗情怀》、《毛泽东借古喻今》、《毛泽东诗传》、《江天水一泓——毛泽东与文化名人的交往》、《当惊世界殊——毛泽东与国际人士的交往》、《毛泽东批示背后的故事》、《毛泽东书信背后的故事》、《中共风云九十年》、《历史足迹——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纪实》等十余部图书,是一名著述丰富的青年学者。
邓小平题词背后的故事
人民用鲜血赢得了自身的解放——为涉县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的题词
涉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秦时属邯郸郡,汉始置涉县。1912年属河南省豫北道,后直属河南省政府。1932年属河南省第三督察区。
1938年3月31日,为了粉碎日军对太行地区的围攻,刘伯承、邓小平率一二九师打响了涉县响堂铺战役。一二九师的英雄将士,在西起东阳关、东至椿树岭长达15公里的狭长地带设下伏兵。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歼敌400多人,缴获迫击炮四门,枪支200余支。随后,一二九师乘胜追击,又进行了武乡长乐村战斗,先后收复涉县等18座县城。1940年6月,刘、邓又率军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会剿,解放了涉县全境。12月,一二九师司令部及100多个党政军领导机关相继进驻涉县。从这时起一直到1945年年底离开,邓小平在此整整居住了五年。其间,他与刘伯承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经过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战斗彻底粉碎了日寇对根据地的残酷扫荡,并在解放战争期间成功指挥了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有力地巩固与发展了太行根据地。
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涉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了纪念这些烈士,1946年8月7日,中共涉县县委在老县城西城墙附近兴建了涉县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塔身上镌刻了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部分领导人的题词。刘伯承的题词是:“在战胜东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儿皇帝汪精卫、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你们光荣殉国!所垂训于后人者,只有人民子弟兵与其父老血肉结合,以抗击人民之敌,才能获得解放。涉县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刘伯承民国三十五年六月”。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的题词是:“涉县建筑烈士塔纪念涉县烈士们:你们英勇斗争是为保卫家乡、解放祖国而光荣牺牲。你们永远活在全涉县和全边区人民心里”。边区政府副主席薄一波的题词是:“流芳千古”。太行行署主任李一清的题词是:“死者精神将永远为生者所遵循”。此外,涉县县长,先参议会议长、副议长等人也分别题词。
邓小平的题词是:
涉县抗日烈士永垂千古
人民的解放是用人民自己的血换来的
邓小平题
一九四六年六月
“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原想拆除塔上的邓小平题词碑刻。但由于碑刻与全塔融为一体,一碑拆除全塔皆毁,便悻悻作罢,只得用石灰沙子将邓小平的题词抹掉。没想到的是,石灰却又在晚上被当地自发组织起来护卫碑刻的群众偷偷铲掉了。如此反复多次,“造反派”只好放弃了这种做法。
1978年,烈士纪念塔迁入涉县烈士陵园内,并进行了复建。2003年,烈士陵园迁至一二九师陈列馆西侧。“为人民服务”。
……